甘肃经济日报
2020年07月28日
第02版:要闻

精准发力拔穷根

——邮储银行甘肃省分行精准扶贫纪实

工作人员制作糌粑点心 洪国霞 摄

□ 可怡

扶贫先扶志,自强路更宽。金融支持在推动贫困地区发展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如何让这股扶贫力量延伸至深度贫困区,提升贫困户特别是特困户的自我“造血”能力,邮储银行甘肃省分行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扶贫政策。

近年来,该行依托自身优势,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想方设法拓宽就业渠道,主动吸纳贫困户大学生就业等途径,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贫困,走向更美好的生活。

发展产业:为有源头活水来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对于贫困村来说,物质帮助只是一时的,只有发展产业才能拔穷根。产业的壮大,不仅能为贫困村带来充足的财力,实现更多的社会保障,而且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村民拥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吉扎村海拔2800米,是一个半农半牧的藏族村寨,村民以种植青稞和小规模养殖为主,144户人家中有103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8月,邮储银行甘肃省分行调整为吉扎村精准扶贫帮扶单位。自那天起,如何让村民走出贫困、过上好日子,成了邮储银行甘肃省分行党委探索的命题。

“虽然村民们都以种植青稞、小规模养殖为主,但根本没有产业。”发现这一问题后,邮储银行甘肃省分行的驻村干部开始琢磨如何在村里搞产业、谋发展。随后,驻村干部打起了青稞的主意。2018年3月,各方达成一致意见,决定以青稞为原料,开办吉扎村特色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改变原有的小规模粗放式种植生产。

在邮储银行甘肃省分行、碌曲县委、县政府的帮助下,历经半年时间,2018年12月14日,吉扎村集体特色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的青稞炒面加工厂正式投产。自营业以来,合作社不断探索创新,拓展销售渠道,强化产品质量,主要生产“雪域”牌糌粑、野生蕨麻、野蘑菇、狼肚菌等土特产。2018年底,合作社盈利近4万元,为35户贫困户分红3.5万元;2019年底合作社分红达8.8万元。

厂子建好了,原料也有了,但只卖青稞炒面种类过于单一,大伙又开始琢磨起如何创新产品。

“糌粑是藏族同胞的主要食物,可外出携带不方便,我们何不找个方法让糌粑既方便携带又可延长保质期。”齐斌谈了自己的想法。随后,经过不断的调试和改良,糌粑点心诞生了。而合作社也拿到了碌曲县第一个食品生产许可证。

如今,糌粑点心作为早餐被推广到碌曲县20个小学和幼儿园,仅此一项每个月就能为合作社带来6万元的销售额。

“今年合作社的销售目标是100万元,截至目前,已达到50万元,预计年底分红能达到15万元。”齐斌高兴地说。

就业扶贫:藏族学子进邮储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除了物质上的帮助、产业上的扶持,如何让村里的大学生走出去、有工作,是邮储银行甘肃省分行帮扶干部认真思考的问题之一。

2018年3月10日,邮储银行甘肃省分行行长银青志在入户调研中发现,碌曲县吉扎村和玛日村有30多名大学毕业生因为院校和专业限制等问题,往往毕业就面临失业,就业难问题突出。对此,邮储银行甘肃省分行专门向总行请示,请求放宽院校及专业限制,为帮扶村争取特殊招聘政策,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

这一做法得到了总行的支持。在总行的支持下,自2018年8月至今,吉扎村和玛日村已有8名大学生被录用为邮储银行甘南州分行员工,5名大学生被聘任至吉扎村特色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工作,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难题。

“我在这里工作既有稳定可观的收入,又可以照顾家里,这是我以前从来不敢想的。”25岁的才让卓玛2019年毕业,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的收入以父亲外出打工为主。2019年11月,她进入合作社工作。工作有了着落,今年年初她结了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和才让卓玛一样,大学毕业后在兰州市打零工的周瓜才旦也毅然回到了家乡。用他的话说,“以前从没有想过有一天村子里能开自己的工厂,能在家门口上班,现在感觉我们真的是村子的主人。”

邮储银行:脱贫攻坚在行动

2020-07-28 ——邮储银行甘肃省分行精准扶贫纪实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202811.html 1 精准发力拔穷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