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20年06月24日
第04版:脱贫攻坚

漳县 拔掉精神穷根 激活内生动力

游客在漳县新寺镇贵清山植物园赏花 何继强 摄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俞树红


 漳县是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也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片区和全省25个特困县之一。2019年年底,漳县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36.27%下降至0.76%,整县脱贫摘帽。

“富口袋”必先“富脑袋”

漳县县委、县政府把脱贫摘帽作为全县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强化措施,敢死拼命,奋力攻坚,聚焦深度贫困乡村和脱贫指标短板,精准发力,统筹推进脱贫攻坚战。

扶贫先扶志,对症施良策。漳县下大力气补齐贫困群众的“精神短板”,在村民中树立勤劳致富光荣、自主脱贫可贵新风尚,着力破解贫困群众目标不清、志气不足等问题。

就此,县上开设“新时代农民脱贫攻坚讲习所”,专为贫困群众送政策、送信心、送斗志,把扶贫与扶志紧密结合,用好村规民约,革除陋习,化解矛盾。

特别是村村建立红白理事会,设置了“红黑榜”,开展移风易俗,反对高价彩礼,转变村民“穷攀比”。一系列活动的扎实开展,村民的思想观念得到了转变。从“富口袋”必先“富脑袋”的思想转变,激发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以前等靠要的贫困户,主动提出要参加培训,学技术的愿望高了。县上倡导“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务工模式,为脱贫致富注入了务工“源头活水”。近年来,漳县先后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6135人次,输转城乡劳动力26.3万余人次,实现劳务输出收入32.5亿元,其中输转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4.9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7.66亿元。

打通产业富民“断头路”

漳县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滞后,大山阻碍了农民致富的脚步。

要脱贫,先修路。2016年以来,县上累计投入资金3.2亿元,硬化(油化)农村道路296公里,改造县乡公路4条52.8公里,处置完善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411.7公里,加固维修农村公路危桥6座,维修“畅返不畅”及水毁道路37条251万平方米,实现了村社通硬化路。

路通百业兴。兰渝铁路及漳县火车站投入使用,渭武高速、漳陇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铺就了一条“快车道”。

一个产业就是一条致富路。近年来,漳县全力培育富民产业,夯实贫困群众脱贫基础,引进龙头企业,打造强劲产业“引擎”,让贫困户“抱团”加入合作社,入股分红,以此确保家家有发展项目,户户有增收门路,变“输血”为“造血”,让贫困户稳定脱贫有保障。

针对不同的贫困户,采取“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县上按照“7+X”产业模式,整合涉农资金2.97亿元,为8298户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4489万元,为3564户发放续贷精准扶贫专项贷款17529万元。除此之外,还为1793户提供小额贷款8881.7万元,支持农民发展产业,靠产业摆脱贫穷。

一条条产业富民“断头路”打通后,漳县开始培育壮大经营主体,让农民稳定脱贫奔小康。一万多个合作社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一个个扶贫车间成为贫困户“摇钱树”,村里有了果蔬保鲜库……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特产发展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活银行”。这几年来,县上先后扶持1.5万户6.3万贫困人口发展草畜、中药材、马铃薯、蚕豆、蔬菜等优势主导产业和沙棘、黑木耳、核桃、油田牡丹、猫尾草、苗木、电商等新型富民增收产业,让农民口袋鼓起来。

如何让富裕起来的农民“挑大梁”,敢当“领头羊”。漳县立足乡村,扶持到村到户产业,让一批批贫困群众靠发展能繁母猪、土鸡、中蜂、药材、蔬菜等做大做强产业,带动村民发展,惠及贫困群众3万多户。

漳县“三变”改革根深叶茂,从“一枝独秀”向“满园春色”迈进,投入发展资金6194.47万元,为7979户贫困户配股,实现分红600多万元。投入资金497.7万元,设立1106个乡村公益性岗位,贫困户当上了护林员、清洁员,每年增加收入800元和500元,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脱贫。

携手帮扶谱写脱贫曲

众人拾柴火焰高,携手共圆脱贫梦。漳县脱贫摘帽离不开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和东西协作帮扶。

早在1998年,全国妇联“举全会之力,助漳县脱贫”,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资助贫困学校,建成春蕾小学10所,捐赠32.5万元的图书,为1114名妇女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230万元,扶持妇女发展产业。

全国妇联累计为漳县争取各类项目50个,引进资金4.5亿元,极大地增强了漳县经济发展,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培养了一批活跃在乡村的“半天边”。

山海牵手,情深意切。长乐漳县东西部扶协作硕果累累。长乐区发挥资金丰厚,技术管理等优势,推进产业合作,强化“造血”功能。

2017年以来,福州市长乐区累计落实扶贫协作资金15980.11万元,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118项;13个乡镇(街道)结对帮扶漳县13个乡镇;48家企业对口帮扶漳县60个贫困村;25个村结对帮扶漳县25个贫困村。

东西协作帮扶,培育壮大了漳县蔬菜、旅游、中药材苗木等特色产业,建成扶贫车间9家,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4858户20921人。引进3家企业落户漳县,使当地农特产品“西货东输”,实现消费扶贫1672万元,受益农户2.7万人。

对口帮扶也加速了漳县贫困户脱贫,省工信厅、省工商联等帮扶单位和企业,增派帮扶队员171人,落实帮扶物资1442万元,帮办实事6680件。

一份承诺就是一份责任

“两不愁,三保障”是脱贫摘帽硬指标。漳县摘帽后,继续统筹抓好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各项民生事业,不断提升社会服务保障能力,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贫困学生资助补助政策,多方争取项目和资金,使全县中小学面貌焕然一新,义务教育得到了均衡发展。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和“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实施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建成135个村卫生室,方便群众看病购药。

脱贫路上,冲刺也不留一户、不漏一人,对年老体弱、重度残疾等特殊群众,做好脱贫兜底。全县有兜底保障对象3554户8532人;特困供养对象695户734人。

脱贫,是一份必须兑现的承诺,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漳县严格落实“三级书记抓脱贫”工作责任制。干部进村入户帮扶贫困户,不脱贫不脱钩;因户施策抓脱贫,256名驻村帮扶队员吃住在村;一批优秀干部选派在脱贫一线,实现了贫困村非贫困村干部帮扶全覆盖。

走进脱贫摘帽后的漳县,一座座“扶贫车间”如雨后春笋,从山沟沟里生根发芽;一个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让深山里的农民过上了幸福生活;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村道、一片片生机盎然的日光温室、一幅幅山清水秀的乡村美景,让百姓获得了幸福感。

④漳县东泉乡胭脂村黑木耳基地  何继强 摄

⑤漳县武阳镇张家磨打小拱棚撑起农户“钱袋子” 何继强 摄

⑥漳县贵清山瀑布美景 何继强 摄

2020-06-24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197129.html 1 漳县 拔掉精神穷根 激活内生动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