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20年06月20日
第08版:艺苑

流动的线条

——浅谈中国书法欣赏

□ 秦理斌

欣赏书法是件雅事,能使人心身双畅、赏心悦目。一幅好的书法作品,除了展现书法家娴熟高超的书写技法之外,还是书法家精神状态、情绪、心态的流露,同时也是书法家人格修养、思想情怀的表达。当面对一幅精美的书法作品时,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感受,但不是人人都能进入它的源头深处。要能独特领悟到其中的奥妙是有条件的,这就需要具备欣赏的常识和相关的文化基础素养,也要了解书法的历史、主要风格流派等。同时还应对中国的诗词、文字、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特征及其关系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体会其中表达的意境。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书法欣赏中的感性体验和理性体验的两个层次。

书法欣赏从根本上说是很主观的,即使是很有艺术修为的欣赏者,虽然他的审美判断可能更接近客观,但从个体审美体验结果来说,仍然是主观的。欣赏者有不同的偏爱这很正常,但偏爱还不是审美标准,也不能反映较完整的欣赏,比如高山巍峨、流水明秀、松柏奇崛、杨柳婀娜、牡丹香艳、兰蕙清幽等,都是不同的美,却不能因为喜欢杨柳就一定要说松柏不好。因此,欣赏书法还得有一双欣赏艺术的眼睛和一种感知艺术的能力,这就是审美的基础。

当面对一幅书法作品,首先映入眼帘、产生强烈印象的是什么呢?当然是书法作品夺目的大效果,书法欣赏的方法和步骤应该是由远及近,由大到小。即先从远处看作品整体大效果,然后再到近处看局部,直到用笔的细微处。具体来说,就是以章法、墨法、结体、笔法等为顺序。这就是书法欣赏的四要素。

书法欣赏的内容有很多方面,包含的内容也很广泛,但主要还是从神采和形质两个方面来把握,即虚、实两个层面。

虚的方面,是以精神层面为主,就是作品中透射出来的精神气质、格调境界、神采气韵等因素。从欣赏者来说,就是要有艺术直觉的感知能力、丰富想象,甚至移情联想等。实的方面,是指形质的、能看见的有形笔线和文字,主要是物质层面的,是指书法作品本体艺术水平及对本体艺术语言的应用及熟练程度;书法作品是否功底扎实深厚,各种技法锤炼是否精到且应用流畅自如;书法作品所写的文字内容、使用何种书体等;所用载体的材质(笔墨纸绢等)、作品的形制式样等多方面。

第一,书法艺术精神层面的审美。这在书法欣赏中是非常重要的,要使美的书法作品能真正进入欣赏者的内心深处并不容易,首先要有艺术直觉和感知能力,就像用探测器测量某种信号一样,要能够相互对接,引起共鸣。这样才能真正得到艺术的熏陶,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有着鲜明民族文化特色和传统继承性,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文化与艺术的二元取向,也是唯一将图像与语言文字合为一体的艺术。这种取向是深深服从本民族的哲学思想观念的。宋代书法家黄庭坚曾说:“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这里说的道义、圣哲之学就是指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因此,书法中的格调是欣赏书法的主要内容,而神采、风骨、性情是决定格调高低的主要因素。

第二,书法艺术作品形质层面的审美。这是指书法作品的实体及形制。面对一幅真实的作品,首先看见的是尺幅大小、横式还是竖式,所写文字内容和所用何种书体等。至于书法作品的载体材质,包括笔、墨、纸、绢、印、印泥等材料用具也是欣赏的范畴所在。这些都能为书法作品增色。笔法和结体是书法艺术的本质,也是欣赏的主体。主要审视作品中对规矩、技法应用的熟练程度及技法表现的丰富性,处理高难度的应变能力,是否具备清晰的传承脉系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等。书法虽有文化、艺术二重属性,但一些有话语权而非书家的人士则往往重文化而轻艺术,甚至一些人很排斥蔑视技术因素。应当明白,书法创作时如果没有过硬的技巧和高超的手法技术保障,任何美好的愿望、高深的思想都将是空谈。

2020-06-20 ——浅谈中国书法欣赏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196473.html 1 流动的线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