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19年12月17日
第02版:要闻

王一航:种出好洋芋是我一生的工作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俞树红

一个人,一件事能坚持37年去做,一定在追求一生事业。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研究员王一航就是这样一个人。

11月10日,在首届甘肃省农业科技成果推介会上,记者见到了这位大名鼎鼎的科研人员——穿着袖口破烂的皮衣,正在签名送书,和一个个来宾手捧他写的《甘肃马铃薯产业关键技术》一书开心地合影。

王一航,地地道道的定西“土豆专家”,搞马铃薯研究,搞出了名堂,让洋芋亩产达到万斤,创造了马铃薯亩产奇迹,成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感动甘肃人物、农业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

土豆情结:一干37年

“搞科研,要吃苦,不吃苦,什么也搞不出来。这本书就是我37年土豆情结的结晶。”王一航指着他写的《甘肃马铃薯产业关键技术》新书说。

谈起与土豆情结,王一航说他原是一名“老三届”,高中毕业生时恰逢国家取消高考,不得不回到苦瘠甲天下的定西市渭源县农村务农。直到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凭着对科学知识的渴望,他顺利考取甘肃农业大学。

1982年,王一航毕业被分配到甘肃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设在渭源县会川镇的马铃薯育种站,成为一名农业科研人员。从此,开始了他长达37年的“洋芋人生”。

王一航研究开发每一项新技术时,除了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外,更主要的是考虑这项技术农民是否用得起。他深知,一项农业成果,技术再好,要是农民用不起,也是白搭,只能在实验室里闲置。在研究开发马铃薯种薯脱毒快繁技术时,为了能使脱毒种薯农民买得起,他绞尽脑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繁育成本,首次在国内尝试研发成功试管苗全日光培养技术体系,改试管苗电灯光为日光培养,培养容器由三角瓶改为罐头瓶,培养基简化为仅用大量元素,培养水由蒸馏水改用自来水等等,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脱毒试管苗组织培养方法,从而使繁育成本降低40﹪,促进脱毒种薯走进千家万户。

王一航深情地讲述了三个“永远不会忘记”。一个是40多年前,考取甘肃农业大学,父老乡亲送出村口时,那一个个企盼他毕业后帮助乡亲能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热切目光;另一个是当他把选育出的新品种,送给农民种植获得丰收后,农民拉着他的手久久不愿松开的亲切情景;第三个是2005年,他去定西内官营镇一个村子做科技培训,村民在村口排成两行夹道欢迎,成为他一生中最高的一次礼遇。

一件皮衣:穿了21年

在推介会上,他穿得那件皱皱巴巴的皮衣,两个袖口都“开了花”。一到冬季,渭源会川风大、特冷。为了御寒,1998年王一航破例购买了一件皮衣。

“这是我一生中最贵的一件衣服,也是穿的时间最长的一件。”他沉思了许久说。这件普通的皮衣,伴随着他走过了21个冬季,利用农闲时节下乡,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班,走到哪里,技术传授到哪里。

春播季节,前来索要种薯和咨询技术的农民络绎不绝,他耐心服务,农民满意而归。他义务担任渭源县农民协会技术顾问,帮助农民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每年种薯外调,也是他最繁忙的日子,常常凌晨出门,半夜才回到基点。记得有一年11月,他向外省运送种薯,天气寒冷,担心种薯受冻,只好和另一位同事一起押送火车皮。他两关在冰冷的闷罐车里,啃着干馍,喝着凉水,守护7天7夜。火车到达站点,他们走出闷罐车,没水洗脸,脏成“黑人”,住旅馆时,人家嫌脏,不让入住。

王一航搞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几乎走遍了全省马铃薯主产区20多个县区,先后组织举办农民培训班300多次,培训农民3万多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0万多份。在甘肃中部一带农民亲切地称他为“王洋芋”、“王科学”、“王教授”。

“王教授,您好!”陇南民乐种业郭大权有限公司经理郭大权在签名送书现场,亲热地握住王一航的手说。据郭大权讲,2006年,王一航穿着这身皮衣来西和县指导种植马铃薯,带动1万多户农民当年致富,一年产值达到370万元。西和农民至今忘不了他传授的马铃薯致富技术。

一个心愿:让马铃薯成为致富蛋

“从参加马铃薯研究工作第一天起,我就注定将自己的一生与马铃薯产业发展连结在一起,与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美好愿望连在一起。”王一航在谈到科研情结时如是说。

30多年来,他先后参加和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马铃薯科技项目20余项,相继选育出陇薯系列新品种12个,先后在甘肃、宁夏、新疆、青海、陕西、四川等省区,累计推广种植马铃薯4000余万亩。

“一个个选育成功的马铃薯品种,就像我培养的孩子一样,倍感骄傲与自豪。”王一航把自己培育出的新品种看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

他培育出陇薯3号,不但在甘肃种植,更多地推广到全国各地种植,早在2003年,在山丹县推广种植,亩产达到1万斤以上,创甘肃马铃薯产量最高纪录。陇薯3号也是他培育成功的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薯块淀粉含量高达20-24%,是国内第一个淀粉含量超过20%的新品种,年推广面积达320余万亩;陇薯6号于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我省第一个国家级马铃薯新品种,在甘肃、宁夏、新疆、四川等省年推广面积达310余万亩;育成2个薯条及全粉加工专用新品种陇薯7号与LK99,填补了国内油炸食品及全粉加工品种空白……

2009年6月6日,中共甘肃省委作出“关于向王一航同志学习的决定”,省委宣传部出版了记叙他成长历程的《一个农业科学家的奉献》一书。

王一航说:“把我的一生,奉献给甘肃这片热土,奉献给甘肃农民!我要把论文写在陇原大地上。”

2019-12-17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164262.html 1 王一航:种出好洋芋是我一生的工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