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19年12月11日
第04版:大学习

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 李 绚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2019年8月19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作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指示,深刻指出了我省的生态环境保护在党和国家大局中极其重要的定位。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交汇处,是黄河、长江上游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在全国生态安全战略和发展稳定大局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政治任务和底线任务,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形成生态保护、经济转型和民生改善协同推进、良性互动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格局,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一、践行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观

坚持绿色发展,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现代生态文明理念。甘肃脆弱、复杂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了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GDP数字的加大,不是我们追求的全部,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防治污染与修复生态并举,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加快改变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劳动力、土地和资源等物质生产要素投入的局面,把经济绿色化内化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和抓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全面构建绿色产业发展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向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幸福、生命健康的新模式。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培育加快绿色发展新动能,让环境保护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祁连山的生态环境,对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对推动甘肃和河西走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要首先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

我省作为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全力推进“四屏一廊”建设,加快河西祁连山内陆河生态安全屏障、南部秦巴山地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甘南高原地区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陇东陇中地区黄图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和中部沿黄河地区生态走廊建设步伐。解决各类生态环境问题,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全面推进祁连山内陆河生态安全屏障区生态保护与修复。依靠现代科学技术遏制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重点做好黄河多沙粗沙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综合治理。加强草场和湿地的保护,治理退化草原,提高黄河源头的水源涵养能力。要禁止过度放牧、无序开矿、毁林开荒和开垦草原等问题。调整黄河上游农牧区的产业结构,减轻农牧民对土地和草原的过度依赖。在北方风沙带,重点做好草原荒漠化治理,建立绿洲防风固沙体系,控制沙漠移动。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三、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发展到这个阶段,不能踩着西瓜皮往下溜,而是要继续爬坡过坎,实现高质量发展,绿水青山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这就要求我们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构建产权明晰、多元参与、系统完善、激励约束并重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体系。

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建立生态状况定期调查评估制度。积极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推动国家公园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建立生态文明监管体系,以实现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做好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工作。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目标责任制度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从制度层面保障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以监管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四、切实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甘肃谋划实施了‘十大生态产业作为’周围转方式、调结构的主要抓手,这个方向是对的,要一年一年抓下去。”这就要求我们坚持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抢占生态制高点,加快生态产业与“一带一路”建设结合融合,持续推动十大生态产业走实走深。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以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为约束变量,依靠科技创新,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努力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态产业,以实现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良性循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绿色、智能化改造。全面推动城乡绿色转型、统筹城市绿带空间、水循环廊道、清风廊道建设,积极创建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

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依托乡村生态资源,建设一批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依托加快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建立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产业体系。积极谋划建设绿色生态产业园、生态创新城。积极创建节约型社会,推动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和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省建设,推动节水和水资源循环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全面推进工业、建筑等领域节能降耗,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培养和形成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的社会风尚。

(作者系兰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

2019-12-11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163362.html 1 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