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19年12月05日
第04版:不忘初心

崆峒区:初心不改为脱贫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段睿珺 通讯员 魏 丽

“我们开拓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入股配股、托管代营、固定分红的办法带动了贫困户增收,现在合作社成员人年均收入达5000元左右。”近日,崆峒区大寨乡开拓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马秀英兴奋地告诉记者。据了解,自2014年崆峒区大寨乡开拓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东风,带动了大寨乡和周边乡镇贫困户脱贫致富,稳定增收。

产业扶贫是解决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是脱贫的必由之路。“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我们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一号工程,结合产业规划、人文条件等优势特点,坚持‘种好玉米养好牛、发展劳务促增收’的产业思路,通过牛产业发展各类扶贫措施,有力激发了贫困群众养牛的积极性,使肉牛养殖成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大寨乡副乡长贾伊林告诉记者。

近年来,崆峒区按照“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年脱贫抓劳务”的思路,坚持以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将牛产业确定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首位产业”,在全区范围内初步实现了“养牛能挣钱,脱贫不用愁;母牛养得好,小康路上走”的牛产业扶贫新路子。坚持不懈建基地、扩规模、提质量,帮助每一个养牛户“念好牛经,发好牛财”。

据统计,从2017年至2019年9月,崆峒区养牛户增加了1500多户,基础母牛存栏增加了1.4万多头,有3124户贫困户依靠养牛实现了脱贫,占全区脱贫户总户数的28%。目前,牛产业已成为全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伴随着果、菜等特色产业的大力发展,产业收入已占该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

今年以来,为解决崆峒区泾河川区和南部山区贫困群众吃水难的问题,该区计划投资7063万元,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项目。

“四十里铺水厂建成已经40多年了,由于很多设备年久失修,对供水造成了影响。在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帮扶下,天津市河西区提供的643万帮扶资金,为我们解了燃眉之急,现在水厂的供水能力大大提升,解决了一方百姓的吃水问题。”平凉市长盛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郭福太介绍。据了解,该工程建成以后,将惠及四十里铺镇、大寨乡、白水镇9000多个农户,3.07万人饮水安全得到彻底保障。

在上杨乡新庄湾村,记者看到乡村通道路面平整绿树成荫,村部文化活动广场设施俱全,农村公厕墙壁洁白干净卫生,小康屋倚着青山傍着绿水,处处都是一派幽静宜居的农村新气象。昔日农村摇摇欲坠的土砖瓦房、杂草丛生的泥土路、随意堆放的木柴垃圾等农村环境“老大难”情景面貌已经成为远去的记忆。

“我们搬到新盖的小康屋,房子大,门前宽大的柏油马路,门口的花,风景特别好。现在,我养了些大雁、火鸡和土鸡,一年收入还不错,好着呢!”初冬时节,46岁的上杨乡新庄湾村村民马俊有站在窗明几净的新房子里,与记者细数近几年的变化倍感满足,脸上乐开了花。

崆峒区扶贫办主任科员孙晓勇告诉记者,“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坚持守好扶贫初心、担好脱贫使命,实现了‘三大提升、一个全面完成’,即贫困群众人居环境更加整洁靓丽,宜居度大幅提升;抓好特色产业发展,扶贫产业支撑力大幅提升;解决急难事,化解矛盾纠纷,群众满意度大幅度提升;确保贫困群众脱贫不返贫,与全国、全省、全市一道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2019-12-05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162366.html 1 崆峒区:初心不改为脱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