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19年10月28日
第01版:头版

“葡萄酒廊”路在何方

——“百亿陇酒计划”发展观察(上)

本报记者 何成军 吴正楠

自2011年以来,每逢一年一度的中国河西走廊有机葡萄美酒节,都是甘肃葡萄酒产业大放异彩的日子。

而今年的第九届,成为美酒节举办以来的又一里程碑——10月12日,《培育百亿陇酒产业促销提升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发布。根据这一《方案》,力争“十四五”末,全省酒生产企业销售总额突破100亿元。其中“在稳定现有白酒销售并稳步扩大的基础上,以葡萄酒和果酒为主体,合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打造陇酒百亿产业的决策部署”,给葡萄酒产业赋予了新的使命。

对于葡萄酒板块,由于进口品牌不断涌入,国产葡萄酒品牌面对的则是全国化品牌和进口品牌的双重压力。

作为百亿陇酒产业“主体”之一的葡萄酒,如何迎接机遇与挑战?

“葡萄酒廊”的困惑

位于临泽县板桥镇的红桥酒庄,被包裹在一片葡萄架里。占地万亩的红桥葡萄酒庄园,在河西走廊已成为一景,每到秋季,5000亩葡萄架上串串葡萄如珍珠玛瑙般点缀着这片绿洲。

“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这里南依黑河,北靠合黎山,位于世界公认的最适合葡萄生长的黄金纬度——北纬38°,境内地势平坦,光照资源丰富,有红色沙砾土壤。红桥酒庄在酿酒葡萄基地种着包括赤霞珠、梅鹿辄、马瑟兰、贵人香、北冰红等品种。

以此为依托的甘肃红桥庄园葡萄酒有限公司拥有3000t/a葡萄酒生产线,灌装能力3000瓶/小时,可年产干红葡萄酒2500t,年产干白及冰白葡萄酒500t。

公司负责人贾进告诉记者,从2014年建厂至今,5年时间并没有突破“地产酒本地销”的销售格局。2018年公司销售额为1200万元,远远没有达到预期,“只有年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企业才能正常运转。”

为了促进销售,贾进借鉴工业旅游的经验,将红桥酒庄打造成了AAA级景区,以游促销,通过体验式旅游来培养葡萄酒的忠实客户。今年,又与七彩丹霞景区合作,打造了价值40万元的七彩丹霞主题定制酒。

贾进认为,这条市场培育之路会很艰辛,“葡萄酒市场竞争激烈,作为地产酒,品牌认知度的培育尚有个漫长的过程。”

已经连续举办九届河西走廊葡萄美酒节的武威市,早在2012年就拥有了“中国葡萄酒城”的名誉,已成为国际知名的葡萄酒生产基地。有了河西走廊有机葡萄美酒节的“烫金名片”,武威市目前还缺乏葡萄酒集中展示和销售场地,武威葡萄酒文化展示宣传区域有限。

10月12日,武威市专门就华丽街——河西走廊美酒文化街进行了推介。规划中的河西走廊美酒文化街将对标国内一线酒文化主题街区,打造西北首家葡萄酒文化一条街,展现河西走廊葡萄酒产业发展的丰硕成果,彰显河西走廊葡萄酒千年历史文化,实现河西走廊葡萄酒文化展示、企业品牌形象宣传、葡萄酒产品展销等综合功能。

择址于此,是诸多因素考量的结果。

在“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河西走廊迎来旅游崛起新时代,2018年甘肃省旅游接待人数达3.02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060亿元。河西走廊的美酒变特产、游客变顾客将是一个趋势。

此外,依托武威西北外贸陆港,“天马号”中欧班列,国际陆港跨境电商全球直购体验中心,打造国家级葡萄美酒展销交流中心,河西走廊的美酒可以从这里走向世界。

外来的压力

在越来越多消费者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今天,葡萄酒已翩然进入寻常百姓餐桌。

然而,日益扩大的消费市场却一直被“舶来品”挤压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加上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和消费结构的转变,使得葡萄酒除了在商务场合等特殊领域流通外,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消费者的日常餐饮中。”前来参加第九届河西走廊有机葡萄美酒节的商务部市场运行司二级巡视员陈平,对葡萄酒市场有着多年的研究。

(转4版)

2019-10-28 ——“百亿陇酒计划”发展观察(上)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155669.html 1 “葡萄酒廊”路在何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