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19年09月24日
第04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决战脱贫攻坚 建设美丽陇南

——访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市长崔景瑜

陇南之夜

康县岸门口镇群众在摆放木耳菌棒 冉创昌 摄

碧口冉家村

文县碧口茶农在采茶 冉创昌 摄

绿巨人动车驶入陇南站 冉创昌 摄

本报记者 房惠玲

9月19日,省政府新闻办在兰州举办“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陇南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市长崔景瑜就记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记者:甘肃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而陇南又是全省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陇南举全市之力推进脱贫攻坚。请介绍一下陇南的扶贫脱贫历程,以及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和成效如何?

孙雪涛:陇南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贫困作斗争的历史。2011年,全市尚有130万贫困人口,经过多年的努力,到去年底还剩下18.4万,贫困发生率由过去的53%下降到7.8%。进入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我有几点体会:一是组织力量不断增强。省委书记林铎等省领导多次深入陇南最偏僻、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村指导调研,省长唐仁健包抓的宕昌县发生根本性变化,“宕昌模式”在全市乃至全省推广。东西扶贫协作及中央八家定点单位对陇南的帮扶也在不断加强。二是资金投入持续加大。举例来讲,2017年陇南的扶贫资金是23亿元,今年截至目前就达到38亿元。三是靶心不变节奏不乱。始终坚持“两不愁、三保障”基本要求,强化“一户一策”,扎实推进扶贫工作。四是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建立了领导包抓、责任分解、检查监督的机制,力求扶贫工作务实、过程扎实、效果真实。陇南各级党政组织肩负神圣的职责和使命,我们有信心、有把握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向全省和全国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记者:陇南是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请问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陇南是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做了哪些努力和工作?

崔景瑜:陇南是陇原大地上一块绿色的宝石。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陇南生态的真实容貌。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陇南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了十分显著的进展。现在的陇南,碧树青山,风吹竹林,河水清澈,鸟语花香,展现出一幅生态文明的美丽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我们主要抓了三件事。

第一,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大力发展以旅游业、农产品深度加工等为重点的现代绿色产业。陇南地处长江上游,是国家长江上游的生态安全屏障,自然资源丰富并且保持良好,与此同时,还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因此处理好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坚持节约优先,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自然恢复优先。首先对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治理了一大批污染企业,发展了生态文明循环经济企业;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大力发展以旅游业、农产品深度加工等为重点的现代绿色产业,既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第二,坚持全领域植绿,广大干部群众一代接着一代干,绿化国土,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环境。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1.9%。

第三,坚决打好蓝天、绿水、净土保卫战,下大力气整治空气污染和水污染,推进保护土壤源头治理。所以陇南的大气环境质量一直排在全省前列。今年1-8月份,全市天气良好率已经达到99%,名列全省第一。在治理水污染方面,9个县区建设了一批污水处理设施,有效地治理了水污染问题。同时,治理了工业废水的污染,达到零排放。因此,陇南的“三江一水”都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要求。在治理土壤污染方面,加大了化肥、农药等对土壤伤害比较大的源头的治理。现在的陇南,山更绿了,天更蓝了,水更清了,这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真实写照。

记者:近年来,陇南交通建设如火如荼,经过一轮又一轮的交通会战,陇南结束了无高速公路、无铁路、无飞机场的历史,一个个期盼变成蓝图,由蓝图变成现实,请介绍一下陇南交通建设的相关工作。

崔景瑜:新中国成立70年,可以说陇南的交通发生了历史性的、天翻地覆的变化。解放前的陇南,道路交通用一句话说就是“山间铃响马帮来”,这是当时交通的一个真实写照。现在的陇南,飞机飞起来了,火车跑起来了,高速公路网四通八达,汽车喇叭响,财富到农家。70年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让陇南告别了交通落后的历史,甩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解放初期,陇南的公路只有433公里,可以通汽车的公路只有140公里,现在陇南的通车里程已经达到了1.7万公里,70年的时间翻了121倍。现在,陇南路网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到了61公里,比全国高了10.3%,比全省高了27.2%,可以说现在的陇南已经建成了“铁公机”立体交通网络。

2017年兰渝铁路正式通车,使得陇南这样一个过去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与兰州、重庆、成都以及沿线十几个城市紧密地连接了起来,成为南向通道的一个重点的重要的节点城市,也成了全省南向开放、南向通道的桥头堡。

2018年3月,成县机场首航,到现在已经开通了11条国内航线,一年多的时间,旅客流量、吞吐量已经达到了35万人次,陇南到北京、广州、重庆、青岛、西安、昆明以及新疆等地,由过去几天时间变成了现在的几个小时。

国省干线、县乡道路都实现了全面通达。每一个村都通上了硬化路,群众的生产生活、道路交通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同时乡村的客运服务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相信,陇南交通事业的发展,必将给陇南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也会使陇南彻底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走上小康的康庄大道。

记者:请谈一谈陇南在拆危治乱上取得的成效,以及下一步将如何推进高水平的乡村振兴?

孙雪涛:为什么要搞拆危治乱?陇南的脱贫攻坚,住房是一个标志性问题;乡村振兴同样也是。“拆危”就是拆危为安,“治乱”就是治乱为美、变废为宝。但是拆群众的房子,首先必须要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思想工作做不到位,房子就拆不了。陇南的做法是“一保、二建、三修、四拆”。“一保”是保护文化,留住乡愁,凡是有文化价值的房子,坚决不拆,应保尽保。“二建”是以人民为中心,让群众最大限度享受国家优惠政策,让“居者有其屋”。“三修”是能够通过维修达到安全住房标准的,最大限度地顺应群众意愿。“四拆”是真正的危房必须拆掉,让危房不住人,住人没有危房。具体工作中,陇南通过坚持党建引领、思想发动、干群合推,把权力下放到县、乡、村,成立了3000多个突击队,党员干部带头,耐心细致做好群众工作,并提出了善始善终、善作善为、善“弹钢琴”的“三善”要求和行动平安、舆情平静、社会平稳、民意平顺的“四平”目标。经过半年多时间,拆除了10万多户39万多间危房,40万米长的断壁残垣,复垦了8000多亩土地。预计今年年底陇南基本上能从根子上解决住房问题。

记者:素有“陇上江南”美誉的陇南,近年来成为旅游热门地,请谈一谈陇南是如何让旅游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的。

崔景瑜:“早知有陇南,何必下江南”。陇南历史文化悠久,红色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独特。近年来,我们坚持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旅游业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不论是旅游人数、综合收入涨幅都在20%以上。去年旅游接待人数1760.8万人次,旅游收入92亿元,旅游业已经成为陇南十大生态产业发展最快的支柱产业之一。在这方面主要抓了三件事:一是提升景区的品质,把提升旅游业的基础设施作为重点,打造了一大批知名度较高的旅游景区,文县天池、宕昌官鹅沟、康县阳坝等13个景区,均达到4A级景区标准,另外,陇南正在培育两个5A级景区。二是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围绕秦早期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四个板块,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品牌,让旅游插上文化的翅膀。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利用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创建乡村旅游示范村99个,在实现产业富民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9-09-24 ——访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市长崔景瑜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150277.html 1 决战脱贫攻坚 建设美丽陇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