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19年09月11日
第06版:综合

平凉红牛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接1版)

经国内外权威专家鉴定,平凉红牛的高档牛肉已达到日本A5级标准,平凉红牛成功注册为全国第一个活牛类证明商标,注册牛肉类商标68件,取得了直供国家运动员的“入场券”,建成了供港肉牛养殖基地。

通过建立连锁加盟店、产品直营店等方式,平凉红牛培育国内市场60个,系列产品销往北京、天津、上海等20多个大中城市,还开辟了直接或间接出口渠道,每年直接或间接出口牛肉系列食品1000多吨,提升了品牌影响力。现场观摩后,参加第十四届(2019)中国牛业发展大会暨首届平凉红牛节的专家学者,对平凉红牛的发展有了新的认知。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李希荣坦言,平凉红牛品牌不断享誉全国,正在走向广大消费者的消费市场,对引导全国牛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发认为,目前牛肉在我国肉类消费中排名第三,该发展趋势意味着牛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可观。面对市场大量需求时,牛产业不仅仅要扩大规模,还要进一步加强优良种牛的培育,吸纳先进科学合理的管理和饲养方式。平凉市在做大做强牛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丰富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青岛农业大学教授董雅娟告诉记者,牛产业发展与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政府的支持对牛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平凉红牛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品牌和影响力,现在大的公司和企业都来了,有利于推进平凉红牛产业发展。

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平凉市委书记郭承录表示,近年来,平凉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产业发展,加快建设繁育、饲料、防疫、流通加工、技术服务、质量品牌六大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了种、养、加、贸一体化发展格局。

红牛名片的新内涵

牛产业已成为促进甘肃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改善民生的战略性主导产业,成为农业产业中增长势头最强、发展潜力最大、最具前景的优势产业之一。

在多年的牛产业发展中,平凉市探索推广了“国有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庄浪模式、“供销集团+乡镇扶贫产业开发公司+村两委班子+合作社+贫困户”的静宁模式,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养牛大户抱团发展,培育了平头沟窑洞养牛带、鼎康肉牛繁育中心、界石铺供港肉牛基地等规模化养殖示范基地,带动贫困户养牛13.7万头,30%左右的贫困户依靠牛产业实现脱贫。

甘肃省副省长常正国指出,以平凉红牛为代表的甘肃牛产品品牌享誉国内外,牛产业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投资牛产业的商机也越来越好。通过招商引资、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平凉市建成了伊顺祥、旭康、宏源等牛产业龙头企业21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户。大力支持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建成屠宰生产线5条,年屠宰能力20万头,研发和生产平凉红牛肉制品、骨制品、革制品、生物制品等近百种,牛肉精深加工能力近万吨。

平凉红牛集团董事长、泾川旭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强说,平凉红牛是中国的贵族牛,为把牛养好,公司学习引进先进技术,结合当地传统养殖模式,探索出了给牛“听音乐、做按摩、喝热水、均匀喂饲料”科学养牛的新模式。通过实施肉牛品种改良工程,近三年平凉建成冻配改良点129个,累计培育改良肉牛60万头,产活犊牛48万头,肉牛良种化率达到92%。建成市县乡三级科技服务站110个,科技对牛产业贡献率达65%。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加快平凉红牛种群扩繁力度,保护开发平凉红牛优质种质资源,平凉市委、市政府与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合作,在平凉建设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肉牛种质创新基地,利用全基因组选择等技术,力争用5到8年时间开展平凉红牛新品种培育。把平凉红牛打造成中国自主品牌大动物第一品种、国际国内知名肉牛品牌,使之成为国家种牛繁育基地,平凉红牛国家级育种核心区和全国大牲畜繁育样板。平凉市还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全市牛饲养量达到100万头以上,将红牛产业培育成百亿级产业,把平凉建成全国农区绿色畜牧业发展示范基地。

2019-09-11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148467.html 1 平凉红牛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