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19年09月04日
第08版:综合

武威 生态优先构筑绿色高地

(接1版)招商引资坚持招大引强、选商选资,坚决杜绝带污染、高耗能、高耗水、“冒黑烟”的项目。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的底线性任务,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上,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大力弘扬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精神和塞罕坝精神,“反弹琵琶”打好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主动仗,精准施策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打好防沙治沙的保卫战

武威市林草局副局长韩万银说,多年来,武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沙治沙,认真组织实施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持之以恒地开展生态治理,大规模开展治沙造林和国土绿化行动,生态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人工造林面积达478.3万亩,封山沙育林草248.6万亩,目前,全市森林面积894万亩,森林覆盖率18.43%。

甘肃省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武威市市荒漠化土地3262.8万亩,沙漠化土地2289.01万亩,较2009年分别减少31.7万亩、9万亩,荒漠化程度由极重度向重度、中度和轻度减缓,呈现出面积减少、程度降低的“双减双降”态势。

没有了沙的困扰,武威的农业发展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武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子胜告诉记者,1949年,武威经济以农业为主,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91.3∶1.9∶6.8。上世纪60年代,武威积极推动五小工业发展,农业比重有所下降,到1978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56.8∶22.7∶20.5。改革开放后,武威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产业调整步伐。2018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5.7∶28.1∶46.2 ,与1949年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65.6个百分点,第二、第三产业 比重分别上升了26.2个和39.4个百分点,基本形成了农业基础稳固、工业生产能力全面提升、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格局。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90万亩以上,特色优势作物面积达到190万亩。2018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70.38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109.8万吨;畜牧业增加值达到47.69亿元,占农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8.7%,肉类总产量17.14万吨。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由1984年的470元增加到2018年的27668元,增长57.87倍,年均增长12.7%;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 年的106元增加到2018年的11518元,增长107.66倍,年均增长124%。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从1978年的13.82元增加到2018年的3.36万元,是1978的2432倍。

苍茫戈壁变成万亩良田

在古浪县黄花滩移民区万亩寒旱农业示范园区,黄花滩生态移民后续产业专业合作社党委书记胡中山告诉记者,该园区是为帮带搬迁农户发展后续产业,充分利用移民区光热沙资源和现代农业技术,扶持农户通过“五统一”模式建设的以日光温室精细果蔬为主的产业园区。园区建成运营以来,共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640户增收致富。

统计显示,多年来,武威市加快建设高效节水戈壁生态农业示范区,累计建成戈壁农业2.01万亩。创建了凉州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民勤县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武威荣华现代农业产业园、古浪县为民新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天祝县南阳山片移民点现代农业产业园等6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设施农牧业发展规模、管理水平和产出效益在西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已发展成为全省重要的蔬菜、肉类生产基地和农业部北方大中城市冬春淡季设施蔬菜生产基地。

先后引进了一批国内知名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一批扶贫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了一批地方企业,初步形成了以酒业、面业、醋业、制种、肉类加工、马铃薯加工、中药材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体系。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辐射带动了199个贫困村、22.76万户农户增收脱贫。 自1992年试验推广日光温室,至2018年底,武威市累计建成设施农牧业95.3万亩,大型规模养殖场达到 141 个,规模养殖场达到 443 个,规模养殖小区达到 780 个,发展规模养殖户 69370 户,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 74%以上,武威已成为甘肃乃至西北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

截至2018年底,武威市累计投资23.92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规模169.01万亩。同时,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截至2018年底,全市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累计达到190.24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61.8%,初步形成了从输水到灌水、从工程到管理、从微观到宏观的立体化、多样化、系统化高效节水农业格局,为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有数据显示,武威市用水总量从2010年的16.58亿立方米减少到了2018年的14.33亿立方米,减幅13.6%。全市万元GDP用水量由2010年的724立方米降低到了2018年的320.3立方米,下降55.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10年的137立方米降低到了2018年的77.88立方米,下降43.2%;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由2010年的0.55提高到了2018年的0.628。全市14个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为85%,水质达标率实际值为93%。

70年励精图治,谱写了武威人民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70年奋发图强,记录了武威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一个经济强、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武威必将建成。

2019-09-04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147212.html 1 武威 生态优先构筑绿色高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