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19年06月28日
第01版:头版

研学旅行期待回归“育人”初衷

本报记者 张栎

随着国家对学生研学的提倡,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这给不少面临巨大压力的旅行社带来了福音,研学旅行的巨大“蛋糕”给这些旅行社带来了新的生机。

作为校内教育的补充,研学旅行在增强学生动手、思考能力,拓展视野、丰富知识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要的渠道和载体。但是炙手可热的研学旅行市场背后,行而不学、安全存隐患等现象频频出现。业内人士认为,应建立研学旅行行业标准和监督管理机制,而使研学旅行真正回归“实践育人”的初衷。

研学旅行炙手可热

作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方式,研学旅行近年来可谓政策利好。从2012年教育部开始在安徽、江苏、陕西等8省(区、市)开展试点,到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都是对研学的支持与推崇。

和传统旅行社组团操作模式不同的是,研学组团是学生家长先付款,旅行社不必垫资,且出行人数众多,少则百人多则千人。

对于研学旅行,《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不只是提出将研学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任务,还提出要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健全经费筹措机制、建立安全责任体系这些相关内容。甘肃兰神国际旅行社总经理裴建宏告诉记者,“由于研学旅行涉及方面较多,责任重大,学校不可能单独完成,只能通过提供研学服务的旅行社或者培训机构完成。”

据甘肃鸿鹄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丁春雷介绍,十多年来,鸿鹄教育公司一直为受众提供亲子游、夏令营和各种户外体验课程的产品。自2016年起,公司更是将研学旅行单独提出来,开发新产品,目前最受学校欢迎的是武威研学产品,该产品最大的特点是确保至少一半以上是学习内容,其余则是体验和交流。

刚刚参加完武威千人研学活动的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在为期3天的武威之行中,孩子走进雷台、文庙、白塔寺等景区,诵读《凉州词》、学习儒学文化和汉礼、学习凉州会盟历史,聆听时代楷模八步沙‘六老汉’治沙英雄事迹报告,让孩子收获丰富,培养了孩子的团队意识,独立性和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是一次非常好的研学活动。”

不得不行的研学之旅

近日,兰州市民王女士初一的儿子要进行一次为期5天的敦煌研学之行了,但是费用明细清单里的几项内容,却让她很是不解。

王女士认为,莫高窟门票的学生价格应该是148元,但是收费只有55元,很有可能莫高窟数字中心的内容就看不到了。而且,行程中几乎没有课程内容,既没有专家讲座,也没有敦煌绘画课程,这样莫高窟之行的价值就大打折扣。其次,研学老师和队医,一共7个人,这对一个800人的团队来说,人员配备实在太少,即便加上各班的班主任随行,如此少的配备数量,让人很担心行程中能否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服务。此外,进入七月,敦煌酒店住宿,用餐费相对较高,但是报价却相对较低,这又让人怀疑孩子的住宿条件是不是达不到干净和安全这两个要求。

而最让王女士不满意的是出行,行程安排不合理。第一天安排孩子们在火车上举行开营仪式,而且并没有在张掖安排住宿,可见第一天晚上是在火车上度过,但是再查了兰州到张掖的火车票之后发现,如果保证孩子们第二天一大早就能去丹霞景区,孩子们只能乘坐凌晨4点47分到张掖的车次;如果要避免孩子们凌晨下车,上午最早到达张掖的车次需凌晨四点从兰州出发,不管怎样选择都不能保证孩子的正常休息,再加上白天的行程安排得很满,都是晚间乘车赶路,孩子的这趟研学之行,应该称之为研学苦行。行程安排太多,到了景点就是走马观花,所谓设计的课程内容应该都是在车上进行的,在景区根本没有时间进行课程实施,研学效果可见一斑。

对于王女士的几点疑问,裴建宏认为是说出了兰州研学市场出现的问题。一是贴标签,打着研学旅行的旗号,却只旅不学,内容空洞,走马观花。第二是辅导员与学生配比失衡,存安全隐患。第三是家长对研学产品的质疑不敢直抒其意,老师通知干什么就干什么,老师让怎么干就怎么干。还有一些家长认为花相同的钱看的景点多就是好的研学产品,这就偏离了研学旅行的初衷。

(转4版)

2019-06-28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133776.html 1 研学旅行期待回归“育人”初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