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19年05月10日
第01版:头版

金川: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本报记者 赵吉仁

五月的金川,山川吐绿,百花争艳。记者在金川区宁远堡、双湾两镇看到,农家小院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的各类花卉尽吐芬芳,广袤的田园生机勃勃,俨然一幅妙趣横生的水墨画。

今年,金川区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全面开展以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着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一幅生态与人文完美融合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已徐徐展开。

乡村清洁行动力度空前

今年三四月份,金川区大力实施以清理生活垃圾、生产垃圾、河道沟渠、乱堆乱建、残垣断壁、改变不良习惯为重点的乡村清洁行动,对村庄周边、房前屋后、公共场所、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广泛发动群众,开展“随手拍、随手捡、随时清”志愿服务活动和“美丽我家、美丽我院”创建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域无垃圾治理行动的顺利开展。

区上探索建立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在宁远堡镇新安村、东湾村探索实施向村民收取垃圾处理费机制,有效地提高了村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缓解了村级环境卫生整治资金短缺的问题。在西坡生产区采取环卫保洁服务外包模式,引入物业公司,实行市场化管理运作,有效改善了重点区域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

同时,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纳入城市监管范围,强化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所有村全部进行生活垃圾集中堆放、清运、填埋的无害化处理,实现了全区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农村垃圾治理效果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在全区27个村共配备压缩式垃圾车7辆,密闭垃圾斗273个,手推式保洁车89辆,安装地埋式垃圾箱8700多个,配备保洁员69名。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近两年来,金川区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一环,按照“整合资金、项目带动、因地制宜、试点推进”的工作思路,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点16个,改造农村危旧房屋552套,拆除G570沿线、火星1号基地沿线等重点区域残垣断壁和破旧房屋,基本完成了残垣断壁清理和农村存量危房改造工作,农村环境全面改观。完成陈家沟集中供热一期项目,供热面积4.3万平方米。结合陈家沟集中供热二期项目,将天然气主管网延伸至双湾镇区,供热面积将达到6万平方米。

在全区各村设立了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理事会,并设立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基金专户,按照每个村3万元的标准,足额拨付财政资金81万元。制定《金川区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管护基金管理办法》、《金川区村级公益性设施管护标准》等规章制度。在原有公益性岗位的基础上,新增了53个公益性岗位,将其工资纳入财政预算。

厕所改良和污水治理全面推进

按照“试点先行、分步推进、全面实施”的原则,在全区27个村实施了农村改厕项目,改良后的厕所有水冲式、双翁漏斗式、沼气池式、化粪池式、双坑交替式等多种形式。截至目前,全区有农宅总数1.1万多套,配套厕所近1.5万座。建成镇、村公厕14座,卫生厕所达标率达到85%。

采用“先试点,再推广”的方式,依托城镇化建设项目,将宁远堡镇天庆西坡新村、天庆西坡二期、天庆高崖子新村、马家崖村等城中村污水全部纳入城市污水管网进行处理,并加快推进镇区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在双湾镇新粮地村建成日处理规模500m3的污水处理厂一座,解决了陈家沟、新粮地及镇区范围内5800多人的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在双湾镇古城村建成日处理规模60m3的污水处理站一座,解决了村内800多人的生活污水处理问题。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科学合理

金川区严格贯彻落实农业部“一控两减三基本”现代农业发展目标,深入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切实做到科学施肥、合理用药。大力推进省级废旧农膜回收示范区建设,新建废旧地膜回收企业1家,废旧农膜标准化回收网点4个,回收兑换及回收废旧农膜1500多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5%。

加大蔬菜尾菜处理利用力度,在金从玉、金海彧等蔬菜产业基地,推行尾菜粉碎翻压还田和农户加工饲料等方式进行处理,并在全区设立8个尾菜及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技术示范点进行处理。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全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通过“农作物秸秆—青贮微贮氨化—草食家畜养殖—过腹还田”这一循环链开发利用秸秆饲料资源,发展生态型、节约型畜牧业。

2019-05-10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125242.html 1 金川: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