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19年04月17日
第03版:市县

甘州壮大特色产业助农脱贫

本报通讯员 张玲

“我从3月份开始就在合作社打工了,我们在合作社工作按天数计算,每天100元,一个月能拿3000元左右的工钱。在这里能挣钱,还不耽误回家做饭、照顾老人。”

近日,在甘州区民昊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大满镇李家墩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好玲正在大棚里为大蒜放苗。

地处祁连山北坡浅山区的大满镇李家墩村,因地势偏远、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过去是个出了名的贫困村,但在2017年,这个村的20项脱贫指标全部达标,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以上,实现了整村脱贫。

“农民想要增收,村里没有产业可不行。”李家墩村党支部书记韦政德一直在思考怎样的扶贫才是“真扶贫”。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李家墩村用足用活甘州区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把大力发展“高原夏菜、草畜养殖、劳务输出”作为李家墩村富民增收三大主导产业,通过合作社带产业、产业带动贫困的方式,做强产业推进帮扶。

2018年4月,李家墩村争取扶贫资金200万元,由村干部牵头成立了“甘州区民昊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建钢架拱棚108座,修建日光温室4座,育苗中心4000平方米。同时采取“扶贫资金投入撬动,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的方式,将扶贫资金作为村集体经济入股到该合作社,16户建档立卡户每户配干股1万元,合作社给村上每年给付不低于8%的分红。

“目前合作社已经带动16户建档立卡户及其他农户共56户180多人通过种植高原夏菜增收致富,预计年收入115万元。” 大满镇李家墩驻村工作队队长李国民认为,让每个贫困村有主导产业是农户走上脱贫的“快车道”。

近年来,甘州区把培育发展扶贫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任务,因地制宜培育壮大设施农业、草食畜牧业、高原夏菜、食用菌、中药材、小杂粮等富民产业,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牢固树立“抓产业先抓龙头企业”的思维方式,连续五年出台奖补政策,加快培育市场主体,扶持金花寨小米等25个农民合作社和天霖农业等8家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引导企业采取“投母还羔”、订单保底收购、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210户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以龙头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以利益联结提升脱贫实效,贫困户户均增收2500元以上。在12个贫困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03个,建设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20个,牵引带动产业扶贫,有效吸纳70%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产业化经营,实现了经营主体与贫困户互惠共赢。立足贫困片区资源禀赋,积极引导贫困村调整产业结构,建成设施蔬菜示范点7个,建成养殖示范点3个,贫困村形成了特色鲜明、多元发展的产业扶贫体系。突出抓好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实施贫困村高标准农田整理项目7个,整理土地1.7万亩,推动贫困村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迈进。不断深化农村“三变”改革,鼓励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资金投入、提供劳务等方式参与企业经营和产业发展,切实盘活贫困户生产资料、生产资源,探索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股权+分红”“公司+农户+市场”等多种产业扶贫模式,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宽,贫困户发展内生动力活力持续增强,走出了一条“强产业、促增收、稳脱贫”的高质量产业扶贫路子。

2019-04-17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121663.html 1 甘州壮大特色产业助农脱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