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19年04月08日
第02版:要闻

清明:回归传统的思进之节

本报记者 杨蕙熔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自古以来,清明时节是祭奠先祖扫墓铭志的日子。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意”逐渐融入清明,使清明节的传统文化得到新的诠释。

追思先人 忆古惜今

4月5日,记者在兰州松鹤园公墓区看到,祭扫的市民络绎不绝,车辆挤满了公墓的停车场、通道。

“每年清明,都会赶回来和儿子给老父亲清扫墓碑、供奉食物。”来自西安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她18岁到异地求学,每次遇到困难,父亲都会鼓励她勇敢去克服,为梦想努力打拼。如今,儿孙满堂,她依旧坚持回来祭奠,不仅缅怀父辈,更希望给子孙辈树立、传承尊老的美德。

“遇到难事,都会借着祭扫来跟父亲聊聊,对父亲的追思让我有了直面困难、举步前行的力量。”兰州市民刘艳告诉记者,她刚上大学,父亲就因病离世,家里只剩她和母亲相依为命。现在,她虽然有了自己的家庭,周末仍会尽量陪伴母亲,有机会就会带着母亲出去旅游,只愿母亲在有生之年可以过得幸福快乐。

家住七里河区美林郡的李承业则表示,以前因工作繁忙很少回家,母亲离世后,只有在清明和祭日扫墓时会准备供品、纸钱寄托哀思,如今为人父母了,才发现厚祭薄养是最大的错误。

松鹤园五区的管理员杨长叔告诉记者,祭奠逝去的亲人,寄托哀思早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春分过后,他们就在各自辖区内值守,祭扫使用的供品、鲜花和燃烧的纸灰,每天都要清理好几车。

据了解,清明节期间,兰州市殡仪馆直属的龙凤园公墓、天桥公墓、南山故园、金西陵园、松鹤园公墓等五家公墓接待祭扫群众约达70余万人次。

缅怀先烈 不忘初心

清明假期的第一天,家住兰州市城关区大教梁的王文焕便带着7岁的儿子来参观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纪念馆。

王文焕告诉记者,之所以会带孩子来了解历史,是希望他能够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通过了解烈士们的故事,学习烈士们牺牲奉献和使命担当的精神,为其成为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新一代积蓄力量。同时也希望他能够对“祭祖、感恩、传承、弘扬”的清明传统有深入的认识,培养他的家国情怀。

王文焕表示,作为8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曾被冠以垮掉的一代,为人父母后,他也曾质疑过90后、00后,当从新闻得知四川凉山森林火灾牺牲的烈士中,有80后、90后甚至00后时,他才意识到国家的强盛需要一代代人的负重前行,需要下一代人的铭记于心、继承相传。

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重视子女的家国情怀教育。通过参观,希望子女能够感受到革命先烈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树立正确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发自内心去爱家、爱国、爱民族。

据了解,清明前夕,兰州各党政机关、驻兰部队、学校和民间团体举行了形式多样的凭吊革命烈士活动,通过主题教育、敬献花篮、参观展览、重温誓词等方式缅怀革命先烈、追忆红色足迹。

踏青赏春 乐活身心

清明,回归传统的思进之节,又称踏青节,作为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小长假,自然成为远足郊游、踏青赏春、领略春韵之美的佳期。

“很有意义,既锻炼了身体,又感受到兰州水畔春色的无尽魅力。”4月6日,家住城关区鸿运润园的吕丽娟参加了一场七公里的“趣徒步、悦兰州”黄河风情线踏青活动,和她一起参加的还有近千名徒步爱好者。

现场工作人员表示,通过领略最靓丽、最春天、最环保的黄河风情线,不仅可以满足大家踏青出行的愿望,还让参与者欣赏到春天的美景,愉悦了身心。

除了郊游踏青,丰富的品春活动也给今年的清明假期增添了很多乐趣。为了让孩子从小了解民俗文化的精粹,兰州部分幼儿园通过寒食素餐、制作风筝等一系列亲子活动,教孩子们认知古人眼中的清明,催生出爱春、护春、惜春的春季仪式感,从而让孩子们在品味春天中学会感恩。

4月5日,在兰州市金城公园举办的“华夏文明 丝路长歌——2019我们的节日 清明”主题活动,不仅邀请了文化大家来介绍清明的由来和习俗,还有朗诵艺术家与表演爱好者一同演绎的诗词节目。在现场观看的兰州市民霍女士认为,在吟诵诗词、聆听讲述中领悟清明传统文化的内涵,感受古代先贤朴素自然观的非凡魅力,可以在品赏诗词艺术的同时,加深对传统习俗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表达清明时节的追思怀远之情。

瑞海华德福幼儿园负责人杜合兴表示,清明是几乎所有春季节日的综合与升华,清明节传统应具有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无论是祭扫、郊游还是品春,目的都是让人们在追思感恩中汲取力量,在春之勃发中获得希望,因此对清明的认知和理解也应围绕感恩与惜春发散开来。

2019-04-08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120020.html 1 清明:回归传统的思进之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