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19年03月28日
第06版:财经

“00”后逐渐步入高等学府

大学生消费有啥新动向

伴随着“00”后逐渐步入高等学府,大学生消费也悄然发生变化。有关机构近期发布的大学生消费调查显示,和此前的“80后”“90后”相比,今天的大学生消费线上支付和超前消费更为普遍,对未来的收入和消费状况更加乐观。

钱花哪儿了?

“每个月没有特殊情况的话基本要花2000元多一点,主要用在一日三餐、水果,偶尔还会和同学一起出去改善伙食。然后就是衣服了,每年开学还有换季的时候都要买不少衣服,这方面开销也不小。”刘欣欣是东北大学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其消费基本上都花在了“吃”“穿”上。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最近一期《大学生消费洞察报告》统计,2018年在校大学生中,女生和男生在食品饮料、日化用品、鞋帽服饰等非必要支出领域上的消费结构有明显差异。女生对服饰鞋包以及沐浴洗发、护肤彩妆等日化用品的消费需求较男生强烈,而男生在人际关系以及个人爱好上的支出比较高。同时,大学生更换手机的平均时长为14个月,多数大学生在校期间至少会换一次手机,苹果和华为是最爱用的品牌。

除男女差异之外,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消费倾向上也有所不同。“大一的时候对服装、化妆品之类的不太在意,感觉都差不多,大三大四基本上就只选择那些惯用的品牌,或者是同学推荐的比较好用的牌子。”刘欣欣说。

据了解,大学生使用的品牌在大学期间迭代升级,大一新生更喜欢挖掘平价好用的新品牌,大二、大三学生尝新意愿和接受推荐的比例变得更高,大四学生则更倾向在同一品牌类购齐所需产品,更加注重性价比,同时购买国产优质品牌的意愿更强。

怎么花钱?

《大学生消费洞察报告》显示,经常用线上支付的比例超过95%;食品饮料就近购买,手机护肤等个人用品网上购买和线下购买的比例约为6∶4。具体来看,90.7%的大学生经常使用淘宝,其次为天猫和京东,二三线城市使用唯品会和拼多多的比例高于一线城市。在一线城市读书的大学生使用网易考拉、苏宁易购、小红书、亚马逊、网易严选的比例高于二三四线城市。

专家指出,“95后”这一代大学生大多数是互联网的“原住民”。特别是随着中国移动支付的普及,他们得以在消费活动中体验无现金支付的速度和便捷。不过,这也容易造成过度消费的问题。“移动支付太方便,不知不觉就超支了。”多名在校大学生坦言。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现在大学生接触的很多消费产品确实在移动支付端上更加便利,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有助于培养线上消费的群体。“相对于其他消费者,大学生的消费层次、消费品位较高,这有利于培养一个新的消费动能。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大学生群体普遍还没有稳定的收入,线上消费过于便捷可能会导致消费透支,大学生线上消费还要注重量入为出。在这方面,学校和家长都应该进行相应的教育。”白明强调。

“超前消费”怎么看?

在走访中,不少大学生都表达出了“超前消费”的理念以及对于未来的乐观预期。因此在校期间,适当进行“透支消费”成为不少人的选择。不过,也有极少部分学生受到虚荣、攀比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冲动消费、过度消费,甚至陷入“现金贷”“套路贷”的漩涡。

据统计,在利率相同的情况下,超过半数的大学生更愿意选择“花呗”“京东白条”作为透支手段使用。相比之下,传统的银行信用卡在大学生消费群体中的优势并不明显。分析人士认为,电商平台较易切入到大学生信贷市场,主要是因为开通简单、支付快捷、还款方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辅导员马艺文表示,只要学生做好规划,选择安全、可以信任的渠道,一定限度内的超前消费本身并没有问题。“应对网络贷款特别是现金贷中存在的套路和骗局,一方面需要学生自己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提高理性消费的意识;另一方面学校也应加强教育力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信贷,了解网络信贷的风险,并教授学生规避风险和维护自身权益的方法。”马艺文说。

专家建议,年轻人由于生理、心理等因素,容易发生冲动型、非理性的消费行为。社会和学校有必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消费观,正确认识生活、事业与金钱、消费的关系。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03-28 “00”后逐渐步入高等学府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118398.html 1 大学生消费有啥新动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