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18年12月14日
第02版:要闻

戈壁关城的绿色转身

——改革开放40周年嘉峪关生态文明实现跨越发展

本报记者 薛巍敏

地处河西走廊腹地的嘉峪关像一颗明珠,镶嵌在荒芜的戈壁滩上,让生命的绿色在大漠深处尽情地展现着活力。

改革开放40年来,这里的城市景象从曾经“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树上没有鸟”的荒凉,到如今“一城山水映碧翠”,嘉峪关人付出了太多心血,诉说了太多故事。

12月7日,记者跟随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采访团探寻了这座戈壁关城的绿色传奇。

飞沙走石 迷了英雄眼

“到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往前看,戈壁滩,往后看,鬼门关,抬头看,灰色天。”老一辈钢城建设者流传下来的顺口溜,真实地反映了过去这里恶劣的生态环境。

1966年3月8日,于宝华和战友们乘坐部队的卡车,一路颠簸来到酒钢镜铁山矿,那一年他只有26岁。

“一看到光秃秃的石头山和除了石头就是沙子的戈壁滩,让我十分想家。”面对这片荒芜,年轻的小伙子难免心生伤感,但最终他还是选择扎根在这里。这一待,就是半个多世纪。工作的辛劳加之难以忍受的严酷气候和简陋的居住条件,嘉峪关的冬天让他感到无比漫长。

嘉峪关地处荒漠戈壁,年均自然降水量85.3毫米,而蒸发量是降雨量的25倍,地表多被砂石覆盖,缺少种植用土,植树绿化的艰辛和困难常人难以想象。

“在嘉峪关,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都难!”这是不少嘉峪关人谈起嘉峪关建市之初绿化工作时常说的形容种树艰辛的一句话。

建市初期,沙漠、戈壁、厂房是这座城市的主要景观,戈壁滩上零星分布着芨芨草、骆驼刺、野芦苇、白刺等干旱植物。

1966年起,嘉峪关开始植树造林,直至改革开放初期,这里生态环境建设仅仅停留在原始的、以防风固沙为目的的单一绿化模式上,树种主要以杨树、沙枣树等防风固沙树种为主,仅有的绿地分布在公路两侧、酒钢厂区、单位庭院及农田边缘。建成区中公共绿地、专用绿地、街头绿地所占比例很小,城市绿化覆盖率仅为4.9%。

彼时,飞沙走石仍旧时不时扰乱着嘉峪关建设者们的眼眸,嘉峪关人打心底里渴望环境的改变。

心怀新生 万人共创绿

艰难的环境没有阻止嘉峪关人创造戈壁绿洲的决心,全国先进工作者、甘肃省劳动模范、全国青少年绿化祖国先进个人王国雄就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1991年7月,刚从甘肃农业大学园艺系毕业的王雄国就被分配到嘉峪关市建设局园林处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993年调入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全市园林绿化管理。

“刚刚走出校门,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深深感到工作经验和知识的重要。”为了改变嘉峪关的面貌,他虚心向城建老前辈学习,利用业余时间大量阅读有关专业书籍,边学边干,很快就掌握了工程预决算、园林绿化及城市建设的一些专业知识,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主要承担全市园林绿化工作。

这一干就是十八载。从园林绿化方案设计、苗木订购、土壤拉运、定点放线他都要亲自参与,分析研究确定方案、组织全市义务土方拉运、选购适生苗木,精心组织苗木种植,在植树、拉土、水线施工现场每天都有他忙碌的身影:饿了,就着咸菜啃一块饼子,渴了,喝一口凉水。

“季节不等人,必须争分夺秒做好绿化植树工作。”在他的努力下,改变了嘉峪关绿化树种单一、绿化苗木全部依靠异地移植的现状,先后成功引种驯化了悬铃木、紫叶李、碧桃、银杏、紫荆、木槿、丁香、白玉兰、雪松等树种,培育了鸢尾、贴根海棠、丰花月季、荷兰菊等宿根花卉,极大地丰富了绿化品种,提高了绿化水平。

嘉峪关深处内陆戈壁地区,常年干旱少雨,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为了减少绿化用水和生活用水的矛盾,王国雄四处“求经”,并结合嘉峪关本地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节水灌溉之路,平均每棵树的用水量成功降低为原来的三分之一。

经过他和园林职工的艰辛努力,总长64公里的环城防风林带建成了,城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9.2%,人均绿地面积、水域面积分别达到36.3平方米和28.6平方米。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在嘉峪关前赴后继的播绿人的努力下,曾经的戈壁荒滩如今已成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甘肃省绿化模范城市”和“甘肃省园林城市”。

满城秀色 关城展新颜

四十年的风雨历程,地处祖国大西北的嘉峪关市,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从戈壁小城发展成为西北一颗璀璨的明珠,凝聚了无数建设者的青春和汗水。

如今的嘉峪关已建成110多处公共绿地和13座公园,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2017年全年空气指数优良天气达到310天,形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绿化格局。

嘉峪关人深知,清流不是自动涌出,绿色绝非从天而降,要努力保护好这来之不易的绿色果实。

为此,嘉峪关市狠下心来关停了一批环保不达标的小企业、小作坊,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要求整改。酒钢集团公司等一批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标准,落实治污减排工作,改进工艺流程,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同时,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在“十二五”期间,共实施减排项目25项,投入资金逾8亿元,相继实施了酒钢公司日处理16万吨污水处理回用工程等一批水污染减排项目,全面完成了钢铁企业烧结机脱硫等一批大气污染减排项目,有力地保护了“嘉峪关蓝”。

“行尽雄关皆是景,逸城山水映碧翠。”从满目荒凉到郁郁葱葱,从风沙满天到山川披绿,嘉峪关的绿色转身已经成为一场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的系统性变革。

正如嘉峪关市委书记李忠科所言:“40年来,在昔日‘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的戈壁荒滩上,建成迎宾湖、东湖、南湖等一批标志性生态工程,湖光山色、亲水近绿、空气洁净成了嘉峪关这座戈壁城市的特色,这在4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2018-12-14 ——改革开放40周年嘉峪关生态文明实现跨越发展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99537.html 1 戈壁关城的绿色转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