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18年11月27日
第02版:要闻

“八棵树” 嘉峪关人矢志不渝的绿色接力

(接1版) 

岁月更替,几经沧桑,后来剩下了八棵。“八棵树”,在岁月的风吹雨打下,枝繁叶茂,苍劲挺拔。八棵树面朝天下雄关,背倚祁连山脉,栉比高矮,似城市哨兵,如公路守护者,春去秋来,冬寒夏暑,历经冰雪风雨,树木巍然屹立,枝叶葱郁繁茂。它折射出嘉峪关人扎根戈壁的奉献精神,矢志不渝的追求品质,激励着年轻一代的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在“八棵树”精神的激励下,一代代嘉峪关人坚持义务植树,绿化戈壁,使昔日荒芜的戈壁变成生机盎然的绿洲,充满活力和希望。嘉峪关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5.9平方米,人均水域面积30.36平方米。近年来,相继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殊荣。

“八棵树”精神,嘉峪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树,是茫茫戈壁最明亮的希望;绿,是美丽中国最动人的底色。”嘉峪关人对生态的记忆和实践,与“八棵树精神”紧密相连。因为,嘉峪关市的建设发展史、生态绿化史,就是嘉峪关“八棵树精神”的诞生史,也是“铁山精神”和“嘉峪关精神”的传承史。

回想建市初期,沙漠、戈壁及简单的酒钢厂房构成了城市主要景观。戈壁滩上植被稀疏,芨芨草、白刺、骆驼刺等戈壁沙滩干旱植物依稀可见。自然植被差,土地荒漠化严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只停留在原始的以防风固沙为目的的单一树体种植阶段,树种主要以杨树、沙枣树等沙区防风固沙树种为主。公共绿地、专用绿地、街头绿地在城市绿地中占很小比例,城市绿化覆盖率极低。

从1980年开始,全市范围内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城市绿化工作开始向注重绿地质量、提高绿化档次方面发展。新华路、雄关路等主要城市道路开始进行大面积的绿地改造,将原来的杨树改造成绿化档次较高的国槐。防护绿地、公共绿地、单位庭院绿地及城市公园也开始兴建。从1995年起,嘉峪关市连续开展“绿化年”活动,发动全市人民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向大自然挑战,向戈壁要绿洲。近几年,市政府逐步加大了城市园林绿化经费的投入,从最初的每年100余万到现在的1000余万元,几年来,先后建成了雄关广场、迎宾湖旅游园区、东湖生态旅游景区、明珠河景观带、关城文化旅游景区、酒钢职工游乐园等一批高起点设计、高标准施工、高效能管理的大型公共绿地和五一广场、十号门游园等一批档次、品位较高的街头绿地。栽植乔木、灌木等各类绿化树种及草坪,为群众营造了更加清新、舒适、健康的绿色空间。

截至目前,嘉峪关市累计完成人工造林面积8.63万亩,其中建成区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99万亩,参加义务植树的人达到77万人次。义务植树1253.43万株,种植各类草坪、草花361.87万平方米。建成了总长64公里的防风林带一期工程,基本形成了一个首尾相接的城市绿化圈。经过努力,嘉峪关市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由1994年的4.9平方米提高到17.59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400.72公顷,绿化覆盖率39.2%。在这一组数字的背后,同时有着一个惊人的数字,这些绿地一共开挖回填土石方达到102万立方米!

勤劳的嘉峪关人民,用“八棵树”精神筑起了一道新的绿色长城,书写了人类战胜自然的恢宏巨著。而历经岁月沧桑积淀下来的“八棵树”精神,是三十万雄关儿女不懈奋进的动力源泉。

在“八棵树”精神的激励下,一代代雄关儿女不忘初心,坚持植树造林,缔造了戈壁滩上的绿色奇迹,书写了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辉煌成就和非凡历史。

从一棵树到一片林,从一片绿到绿满城,从树立“八棵树”精神到弘扬“塞罕坝精神”,嘉峪关市以让世人震撼的精神,牢牢地耸立在长城与丝绸古道的交汇处,并将再一次崛起成丝路生态建设的关口。

2018-11-27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96585.html 1 “八棵树” 嘉峪关人矢志不渝的绿色接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