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18年09月11日
第02版:要闻

“扶贫车间”:精准脱贫的甘谷探索

(接1版)各类企业等经济组织创办的加工车间,符合吸纳甘肃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0名及以上或占用工总数20%以上并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按时足额发放劳动报酬的条件,均可以向当地县市区人社部门提出“扶贫车间”认定申请。

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的“扶贫车间”开始遍地生长。在广河、静宁、临泽等地,均可看见“扶贫车间”的厂房。在“扶贫车间”的带动下,众多贫困户在自己家门口就能就业挣钱,脱贫增收有了盼头。

事实上,作为全省“扶贫车间”的首创者,甘谷早早就已总结出了在 “扶贫车间”发展方面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做法和经验。

为了保证 “扶贫车间”健康发展,甘谷县强化政策顶层设计,加大投入扶持力度,制定出台了《甘谷县关于推进“扶贫车间”建设的指导意见》,瞄准资金、厂房、订单、人才等关键环节,着力解决企业入驻遇到的困难问题,为“扶贫车间”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针对企业发展缺资金的问题,县财政设立了“扶贫车间”专项担保基金,撬动县内金融机构落实贷款额度1000万元,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扶贫车间”运营中适当补助水电费,对于吸纳贫困户就业率达到30%的补助50%;吸纳贫困户就业率达到50%的补助70%;吸纳贫困户就业率达到70%的补助100%。整合人社、农业、妇联等各类培训项目资金,专项用于务工群众带薪培训,既降低了企业负担,也让群众在岗前培训期间有收入。针对厂房建设投入较大的问题,采取政府投资新建、协调建设用地企业自建、改造利用现有闲置房屋等“三管齐下”的办法,为企业提供生产车间,并同步配套水、电、路等设施。针对企业管理缺人才的问题,选聘部分优秀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到“扶贫车间”从事营销管理工作,县财政给予相应工资补贴。针对生产订单没保障的问题,引导县内企事业单位将校服、工装交由“扶贫车间”生产加工,保证了“扶贫车间”持续健康运营。

申君明告诉记者,在甘谷,“扶贫车间”结合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围绕贫困群众的实际需求,已探索推广了“厂房式”“居家式”“跟进式”三类模式。立足部分贫困群众既无法外出务工又没有固定时间上班的实际,采取“企业+订单+贫困户”方式,在完成技能培训后,把生产原料发放到贫困户手中,送订单到户,实行按件计薪,贫困户自由支配时间,在家中进行“居家式”生产加工;立足部分群众到镇区“陪读”无固定收入的实际,主动跟进服务,将生产车间建在学校规模较大的镇区,采取“错时”工作制,让“陪读”的学生家长就近就业,边带孩子边挣钱。

以“输血”助“造血”打造脱贫新渠道

记者了解到,为了切实支持“扶贫车间”发展,我省在土地方面给了“扶贫车间”诸多优惠:车间租赁土地可享受租金减免政策。在不占用已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的基础上,车间用地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安排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乡镇、村集体闲置房屋、厂房、废弃的学校校舍,可优先提供给“扶贫车间”无偿使用,切实降低其生产成本。

“这些都还离不开政府‘保姆’式帮扶。”采访中,有关人士就“扶贫车间”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表示出了担忧,比如有的县区盲目追求车间数量,一些产业项目围绕着农副土特产品、地方手工制品的制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力弱;目前“扶贫车间”大多以劳动密集型的轻工纺织和农产品加工为主,只是加工或生产车间,只负责某个产品的简单生产加工环节(工序),而不是整个生产加工过程, “两头”在外,订单和产品销路短时间有保证,但长期看还是让人担忧;有的“扶贫车间”缺乏成熟的企业做后盾、成熟的产品为前提、成熟的市场做保障;许多返乡农民工虽拥有一定的劳动技能,但与车间的发展需求并不完全匹配等等。

“在带动贫困群众就业的同时,甘谷县拓宽了企业自身发展的新空间。瞄准投资小、门槛低、管理灵活的小微企业,广泛开展招商引资,鼓励县外企业带设备、带技术、带订单创建‘扶贫车间’。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致富能手、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创建‘扶贫车间’,培养脱贫致富带头人。”申君明表示。

“我们把发展‘扶贫车间’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瞄准资金、厂房、订单、人才等关键环节,着力解决企业入驻遇到的困难问题。同时,坚持把‘扶贫车间’创建与农村‘三变’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对运营情况好、带富能力强的‘扶贫车间’,优先确定为‘三变’改革示范点,政府与企业合作共建‘扶贫车间’,企业自建的厂房由政府出资一次性购买回收,将新建厂房、项目资金、建设用地、改造利用的闲置房屋折股量化并分解到村集体和农户,推进‘扶贫车间’股权化经营,实现了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打造了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新渠道。”对于甘谷县“扶贫车间”发展,申君明信心满满。

“没有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扶贫车间’就走不远。”有关人士提出,“扶贫车间”应依法与当地贫困群众签订劳动合同或行业性、区域性的集体合同,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这方面,甘谷无疑已经闯出了一条可借鉴之路。

2018-09-11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85318.html 1 “扶贫车间”:精准脱贫的甘谷探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