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18年08月24日
第01版:头版

“康美模式”:甘肃肉牛产业扶贫的样本

本报记者 祁玉洁

买牛有资金、选牛有“超市”、养牛有保险、卖牛有出路,这是康美集团探索出的一条牛产业扶贫的新路子。康美集团作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牛产业脱贫带动龙头企业,近年来通过开展“六位一体”模式,大力培育建档立卡户发展牛产业,把牛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使扶贫实现了由“供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创新牛产业扶贫模式

“买牛有资金,选牛有超市,养牛有保障、卖牛有出路”。走进康和良种肉牛繁育有限公司设在临洮县新添镇的“牛超市”里,宣传栏上醒目的写着“六位一体”的康美帮扶模式。

甘肃康美现代农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师向东介绍,“牛超市”是由集团子公司康和良种肉牛繁育有限公司建设管理的。“牛超市”其实就是买卖牛的地方,但它又不同于纯粹的交易市场,贫困户在这里买牛,可以实现贷款、签约、保险、培训、选牛“一站式”服务。

“牛超市”引进的基础母牛都是经过严格的隔离观察、接种疫苗、经检测达标后才投放给贫困户的,从源头上保证了牛的品质。销售价格按照市场价进行核算,牛基础价、防疫费、保险费等费用都在“牛超市”公开公示,一目了然。交易当天,各地的牛市场价格信息也会公布出来作为买卖双方交易的参考。

2016年以来,临洮县立足贫困村实际,联合康美集团探索出一套“政府+银行+保险+企业+协会+贫困户”的“六位一体”扶贫模式,鼓励贫困户“不等不靠”,通过银行贷款发展养牛产业,树立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助推临洮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走上快车道。

临洮县畜牧局局长桑育雄说,“六位一体牛产业扶贫模式”是以确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中心,政府部门、银行机构、保险机构、龙头企业、协会组织紧密对接,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金融保险的跟进和广大群众的努力,形成成熟的技术、完备的链条、稳定的市场和配套的服务,协同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肉牛产业。

贫困户买牛有资金(精准扶贫产业贷款),选牛有“超市”(供牛企业康和公司建有“牛超市”),养牛有保障(保险公司对投放的基础母牛进行保险,县政府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给养牛贫困户在圈舍建设、微贮饲草制作给予补贴以及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服务等。),卖牛有出路(养牛企业、合作社、贫困户饲养的肉牛全部由康美现代农牧产业集团统一以保底价收购、屠宰、加工、销售。),把成本和风险降到最低,努力带动更多群众发展养殖,增收致富。

“康美模式”带来的红利

走进临洮县峡口镇党家敦村宋南社绍从娥家里,宽敞的水泥地干净整洁,新盖的房屋窗明几净,可曾想几年前,她家住的是下雨就漏的土坯房,是靠吃低保过活的困难户。

绍从娥家共有6口人,由于丈夫残疾,缺少劳动力,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家里就养着一头役用牛,几亩地一年收成没几个钱,2016年县上给每户贫困户5万元的产业扶贫贷款,绍从娥家用这5万元扶贫贷款买了5头牛,搞起了肉牛育肥。

绍从娥说,养育肥牛最犯难的就是去市场上选牛犊,品种不会选,疫病更难防,现在有了康和“牛超市”,今年在“牛超市”里选了5头牛犊,全部是西门塔尔良种肉牛,母牛都上了保险,如果牛出个啥问题,也不用发愁。牛的销路也不是问题,由康和统一收购,行情好时按市场价浮动,行情不好就以保底价收购。

绍从娥家通过滚动发展,牛存栏量达到了18头,今年底就能出栏8头,保底收入在4万元左右。有了收入,还可以继续扩牛存栏量,专业发展肉牛育肥,实现家庭稳定脱贫。

临洮县衙下集镇杨家庙村陈家社曾尝试调整种百合、养羊来发展经济,都以失败告终。用该村村支书陈建的一句话说“种啥啥跌,都赶不上行情”,几经挫折和考察,陈建觉得牛的市场价格比较稳定,发展牛产业前景好。2017年,该村成立了建立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康美模式的帮扶下,合作社入社群众41户,其中建档立卡户37户,有20户建档立卡户已入股,今年每户可以拿到600元的分红。陈家社有486户人通过发展牛产业,已经有70%的贫困户脱贫。

据统计,2017年康美集团以“六位一体”牛产业扶贫模式向临洮县15个乡镇27个贫困村的2150户贫困户和23个富民产业合作社投放良种西门塔尔基础母牛2276头,早期投放的良种西门塔尔母牛都已产犊,预计今年将产犊2000头,实现产值1600万元,户均增收4000元。

康美模式投身产业扶贫

精准扶贫,产业是基础。为助推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我省将通过三年努力,以带动脱贫攻坚作用大的牛、羊、菜、果、薯、药等六大特色农业产业为重点,实现 “户有增收项目、村有致富产业 ( 产品 ) ” 目标,切实发挥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转2版)

2018-08-24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82393.html 1 “康美模式”:甘肃肉牛产业扶贫的样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