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18年07月30日
第01版:头版

互换合并 一户一片田

——高台县细碎化土地整理再分配调查

本报记者 何成军 实习生 王梦然

上世纪80年代土地承包时,高台县农村土地被划分为三六九等,每个等级户户都有。全县承包土地28.4万亩、21.04万块,承包农户34187户,户均承包面积8.3亩,户均承包地块6块,最多的农户块数多达10多块。

零碎分散的耕地,每块面积大小不等,少则几分,多则几亩。由于地块小而分散,耕种机械作业难开展,田间管理不便利,耕种费时耗力、成本高而效益低,很多人不愿意租种或代耕零碎土地。

时代在发展,一直沿用上世纪80年代土地承包政策,严重地制约了高台县的农业健康发展。2017年秋收后,高台县开展了以“细碎化整理”为主的土地联片整合。这个工程被称之为高台县“第三次土地革命”。

化零为整的期许

尹新一直很忙,忙着搞村里的土地细碎化整理。作为村支书,尹新对七坝村的4200亩耕地了如指掌。尤其是从去年秋收后到今年春种前,尹新更是重新用双脚丈量了每一块耕地。经过了1982年的责任制和1983年的大包干,这4200亩耕地被划成了三个等级,化整为零地分到了全村农户的名下。今年之前,1033个村民人均4亩的耕地,星星点点地夹在别人的耕地中间,最大的地块1亩多一点,最小的也就几分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维持了近40年。

地块太小,春种、夏管、秋收都是问题。村里最小的地块只有2分地,机械进去连头都调不过,只能采取最原始的方法。把农具从这块地挪到那块地,半天就过去了。

尹新还算好一点,全家5口人9亩地,最大的1.8亩,最小的也有1.3亩,分布在5个地方。他最愁的是浇水,5处耕地5个毛渠,每轮灌水,这也轮到了,那也轮到了,只能自己守一块,老婆守一块。要是几块地同时轮到,还得央求其他村民帮忙。这里都是沙地,丰年要浇10次水,旱年要浇12次水。整个种植期,尹新都在忙着浇水。

“把地整成一块就好了!”村民们都有这个想法,但谁也不好意思提出来。不好提的原因是,耕地有等次之分。包产到户那年,为了公平起见,村里根据土壤优劣、距离远近将地分为三个等次,每家都占点好地,也分点劣地,其乐融融。

其实,如今七坝村的耕地已不存在优劣之分了。把土地当命根子的农民在分到地的那一刻起,就像打扮出嫁的姑娘一样打理着自家的耕地,近40年的精耕细作让每一块耕地都达到了最优质的耕种条件。距离就更不是问题了,全村最远的耕地离家门口也就一公里,这对于已普及机械化的当下,根本不在话下。

于是,2017年秋收后,借着高台县“开展土地联片整合”的东风,七坝村开始了耕地的细碎化整理,进行土地再分配。

互换并地的尝试

开展土地整合,关键是通过“互换”而达到“并地”的目的。虽然得到农户支持,但落实起来并不简单。在整合过程中,既出现了历史遗留问题,如耕地基础设施配套不一;也出现因整合而新产生的矛盾,如个别农户认为抓阄结果不理想,既有农户与集体的矛盾,也有农户家庭内部的矛盾。

矛盾重重,“一窝蜂”、“齐步走”的方式显然行不通。只能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以社为单位,“条件成熟一个、组织实施一个”,先选择条件较好、群众参与积极性较高的社进行试点。

作为“条件成熟”的那一个,七坝村成了合黎镇的试点。从接到任务后,尹新和村干部们一直在忙着交流座谈、调研思考,最终形成了《实施方案》,涵盖了改革的六个核心内容: 整合的耕地以农户现有承包地地块为准,全部逐一测量面积,作为整合后重新分配面积的依据; 对无劳动力的家庭,不愿意耕种的土地由村集体按照市场价格进行流转; 耕地上有固定建筑(日光温室、钢架大棚)和定植苗木(果园)的地块不在整合范围内,原则上不进行整合; 对地力的差别用增减面积的办法进行解决,对分配到地力较差的农户,以多补面积予以处理; 对因打井、架电、修路、修渠等而占用的耕地,经核实后予以找补; 耕地整合以社为单位分别进行,农户耕地分配的顺序用抓阄方式确定,抓阄后当场予以公布,农户现场签字确认。

“土地连片整合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其过程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矛盾纠纷。”秦裕说,有矛盾那就逐一解决。嫌配套设施不均衡了,村上就积极争取土地整理项目,配套完善基础条件,平衡了耕种便利条件;对抓阄结果不认可,那就抓两次,第一次抓阄确定抓阄农户顺序,第二次抓阄确定整合后的耕地地块,最大限度做到公平;个别人还是不满意,那就由村干部和相关人员再做思想工作……

一起成为试点的,在合黎镇还有25个社,而整村推进的只有尹新所在的七坝村。

(转4版)

2018-07-30 ——高台县细碎化土地整理再分配调查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77751.html 1 互换合并 一户一片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