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18年06月29日
第02版:要闻

我们住上了新房子

本报记者 张丽丽 王耀

近年来,和政县把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突破口来抓,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投入各类资金5000多万元,改造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1557户,全县92.3%特困残疾户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住上了新房子 干啥都有底气

6月25日,记者冒雨来到和政县三合镇,车辆在水泥马路上行驶1个多小时后进入崎岖的山路,又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最后到达了三合镇尕新庄村马泉沟社李淑芳家。

38岁的李淑芳是三合镇尕新庄村马泉沟社村民,全家共有3口人,李淑芳肢体一级残疾,丈夫张双成肢体二级残疾,儿子正在上小学。

全家人以前住的是土坯房,夏天漏雨,冬天漏风。“因为家里贫寒,一家人全部靠吃低保维持生计,也没别的经济来源,这样的家境想要住新房,根本就不敢想。”李淑芳说。

但李淑芳现在真的住上了新房。“2011年,村上领导突然通知我,县残联将我确定为危房改造户,说是要给我建新房子,我当时感觉像在做梦。”

一个多月后,五间崭新的房屋拔地而起。

李淑芳告诉记者:此次建新房总共花去了12万元,其中残联根据政策补助了近5万元,自己从亲戚处借了7万元。村上还动员有劳力的村民来义务帮忙盖房。

“以前的家庭状况,总有种自卑感,现在家里有了新房,不管干啥事都感觉有底气了。”李淑芳说。

残疾家庭圆了新房梦

走出李淑芳家,记者又来到达浪乡杜家崖村姚满录的家。

77岁的姚满录,视力残疾一级,妻子党佛代为多重残疾,现年53岁,无子女,是一户多残特困家庭。

2013年,达浪乡残联将姚满录一家情况上报后,和政县残联入户核定将他家确定为2013年危房改造户。做梦都想修建新房的姚满录听到这个消息后,高兴得几乎一晚上没合眼。

2013年,政府为他家先建了三间房,2015年又建了两间,总共花了8万多元。姚满录说,这五间新房,自己一分钱都没有出,全部由政府出资。

“房子建好了,现在就要好好生活,好好地过自己的日子。”党佛代笑笑说。

达浪乡残联负责人说,2013年县上补助了3.5万元,给姚满录家包建了房屋三间,2013—2018年,姚满录被纳入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对象,每年发放护理补贴2400元,2014—2018年,又将姚满录列为特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对象,每年发放生活补贴2400元,并实施了无障碍设施改造工程。

为残疾人撑起一片晴空

和政县残联理事长王心文说,针对残疾人建房资金短缺的问题,和政县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将城建部门的危旧房改造资金、扶贫部门的易地搬迁项目、民政部门的灾后重建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等与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进行有机整合,集中财力,全力保障贫困残疾人建房,最大程度地减轻了建房户的经济负担。

同时,县上统一筹措资金、统一设计规划、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招标实施,为每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最高补助4万元建设3间约45平方米的住房,配套建设水电、土炕、顶棚等基本设施,残疾户既不用出资又不用出力,房屋建成后直接“领钥匙”入住,同时,对特别困难的家庭,还给购置火炉、灶具、锅碗等生活必需品,保证他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此外,和政县将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残疾户纳入住建部门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每户按8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对经济条件较差,且有一定自建能力的残疾户纳入省残联下达的危房改造指标,每户按1—2万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对经济最困难、住房最危险、能力最薄弱的重度残疾人家庭、老残一体家庭、孤残一体家庭、一户多残家庭等无能力自建的特困残疾人家庭,加大投入,每户按3—4万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实施“交钥匙工程”,由乡政府选定工程队包建,建房户不用出工出力,全部完工后直接入住。

2018-06-29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72065.html 1 我们住上了新房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