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18年06月28日
第03版:市县

康县:绘就绿水青山画卷

本报通讯员 冯丽蓉

青山绿水蓝天,既是康县环境的真实写照,也是康县生态的优势所在。近年来,康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紧围绕“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建设小康美丽康县、整县打造生态旅游大景区”的目标任务,持续推动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导的乡村振兴,绘就了一幅美丽新画卷——守住生态优势,实现天蓝、地绿、水秀、空气清新的小康美丽康县。

提升人居环境 共建生态家园

“文化广场修好后,我每天都会带孩子到这里来玩,这里不仅有平整的步道、郁郁葱葱的植被,还有适合小朋友玩的器械,非常舒适惬意。”家住城关镇凤凰谷村的史先生亲眼目睹了家门口的变化,在朋友圈里写下了这样的感悟。

史先生的感悟是20多万康县人民的心灵缩影。这样的“感悟”,源于康县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施“全域绿美净”,着力建设文明和谐宜居美丽康县带来的改变。这样的改变正发生在康县每一处细微的变化之中。

近年来,康县按照美丽就是经济、乡村就是风景的发展思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拆”“建”“管”齐头并进,使广大农村从“一处美”“一片美”向“全域”发展,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惠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美丽乡村成为农村发展的有效支撑。同时充分尊重自然,高质量抓好生态宜居环境建设,推进绿化造林和退耕还林,强化农村生态治理严格水资源和耕地保护,加快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和生产生活污染,保护好生态公益林和水源涵养地,大力推进“全域环境绿美净”行动,完善农村生态治理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常态化管理机制,让美丽乡村既有古韵又有新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真可谓“楼在绿中现、城在林中建、人在花中游”。

产业变“绿” 绿能“生”金

烟雨蒙蒙中,“小桥流水人家”诗意般美景定格在游客的镜头中,不远处,菩提山庄的主人坐在自家门口,脸上透出由衷的喜悦。这是长坝镇花桥村生态旅游的最美写照。

“村子美了,游客多了,我们的农特产品也可以就地卖出去了。”阳坝镇天鹅湖新村村民袁春林说:“每到旅游旺季,我家的农家客栈都住得满满的,农家乐也是生意火爆,不仅我家这样,村里其他的农家客栈、农家乐都一样。”

在康县,像花桥、天鹅湖新村这样的旅游乡村还有很多。

康县依托阳坝、花桥等地的自然山水优势,着力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高端民宿、游乐体验、休闲养生项目,构建“一核、两翼、三带”旅游发展格局。充分释放“政府引导+公司运营+协会管理+大户带动+农户联动”等旅游扶贫效应,基本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吻合、与现代农业相配套、与城镇化进程相协调、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的旅游服务业发展体系,使之成为全县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就业增长的重要渠道。

来自该县旅游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全县共接待游客17.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271.74万元,较去年增长116.0%,真正实现了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的良好效果。

提升生态颜值 彰显康县气质

建设文明和谐宜居美丽康县,让大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能够“慢下脚步、静下心来,亲近自然、享受生活”这是康县逐步彰显康县气质的目标。

为了这个目标,该县以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整合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医疗卫生等多方面资源,统筹推进村史馆、乡村非遗文化传承馆和道德讲堂建设,着力实现公共文化的共建共享;把移风易俗工作中涌现出的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勤俭节约、拾金不昧等方面的典型榜样上榜公示,引导全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把群众作为环境综合整治的主体,通过环卫设施投入、建立村规民约、健全卫生保洁制度等举措,着力推动以农村改厕、美化绿化、危房改造、治理面源污染等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形成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康县实践,不仅令人重新认识了大美乡村生态、经济、人文价值,更成为了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增强发展优势、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体现。康县大地绘就绿水青山生态画卷,正以“青山、绿水、靓城”的崭新姿态迎接新的腾飞。

2018-06-28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71842.html 1 康县:绘就绿水青山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