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18年05月25日
第02版:要闻

引洮工程:水到之处满目春光

本报记者 王云祥

5月23日,为期三天的引洮供水二期工程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正式落下帷幕。这次大会上,正式发布的工程建设年度任务分解报告,就像一把看得见的标尺,将各标段的工程建设任务进行了量化分配。随着洮河水的到来,陇中地区城乡生态出现了恢复迹象,城乡水生态正在加速转型升级。

引洮工程全面提速

5月21日,定西小雨。

来自全国90多家水利建设单位的300多名负责人走进会场。 这场名为“引洮供水二期工程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会期为三天,最后一天进入了最为热烈的讨论阶段。

引洮供水工程是迄今为止甘肃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随着一期工程建设接近尾声,投资73亿元的引洮供水二期工程于2015年8月正式开工,计划利用6年多的时间完成所有工期,主要目的是解决甘肃中部地区的武山、甘谷、秦安、静宁、通渭、安定、陇西、会宁8个干旱县区城乡生活、工业、生态和工业灌溉用水,涉及97个乡镇1692个行政村,供水人口达268万人。

省水利厅副厅长张天革表示,引洮供水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圆梦工程,解决的是甘肃中部区域历史以来缺水的大问题,工程全部建成后,将会永远惠及这里的子孙后代。而针对眼前利益来说,对于陇中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都具有重大意义。

甘肃省水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崇锋说,“截至去年底,累计完成隧洞掘进260km,完成投资31.81亿元,占总投资的43.5%。”目前二期工程质量进度可控,投资落实有力,工序转换顺畅,为实现2019年天水城区引洮工程通水和2021年工程全线建成“两大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恢复中的城乡生态

“今非昔比,随着引洮供水一二期工程的开建,水到之处满目春光,往日的旱塬正在迎来生态发展的春天。”徐崇锋说。

记者了解到,除了水资源短缺,定西境内生态资源分布也不均匀。渭河,这条历史悠久的河流,将定西划分为气候各异的南北两个区域,其中以安定区、通渭、陇西、临洮、渭源一带的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境内为半干旱区,年降雨量较少,这里就是引洮供水工程建设的主要区域。而以漳县、岷县和渭源南部的高寒阴湿区,境内为暖温带半湿润区,年降雨量较多,生态植被生长较好。

在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开渠现场,这里地处黄土高原核心地带,水资源极为缺乏。由于境内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和人为破坏,生态植被加速退化,生态屏障作用明显削弱,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徐崇锋表示,在推进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求各参建单位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批准的环境影响、水土保持专题报告和工程设计方案组织工程建设。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尊重当地群众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另一方面,将实施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文物保护等措施,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施工噪音、废污水排放、扬尘等污染进行严格管理,保障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我们的城乡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山上逐渐变绿了,城市也绿了。”一位晨练的老人说,这是定西建市以来城市绿化最好的时期。

目前,以马铃薯而闻名天下的定西市,随着国家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和洮河水的补给,全市草原生态环境已经有了明显好转,城市生态绿化正在转型升级,一座碧绿的崭新城市展现在眼前。

“西部草都”的未来

定西拥有天然草原1000万亩,可利用草原900万亩,草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5%,是全市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

围绕自身优势和洮河水的引入,定西正在建设“西部草都”,按照创建计划,最终形成“植根定西,立足甘肃,面向全国,瞄准世界”的草业发展大格局,从而推动全省草产业的发展。水源的补给,将为打造“西部草都”提供充足的水源保障。

事实上,发展草产业有利于恢复定西天然草地植被,加速推进牧业发展,缓解区域性生态发展不平衡状况,使区域性动植物生长环境有效恢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总体目标,从而进一步提高牧草产业生产力,最终实现草原生态发展。

据了解,定西在加速“西部草都”建设的过程中,计划到2020年全市实现人工种草面积达500万亩,年产鲜草量达到1000万吨。同时正在加快建设中国西部最大的牧草种植、加工和仓储物流基地,到2030年建成以定西为核心区的中国西部草都。

“引洮供水工程是中部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的重要基础性支撑工程,为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水源保障。”张天革说。

2018-05-25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66019.html 1 引洮工程:水到之处满目春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