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18年01月18日
第08版:视觉

“中国式假期”

本报记者 曹志政 文/图

“早晨打球,中午学琴,晚上下棋……”上完兴趣班还要做繁重的假期作业,寒假第一天“小蜜蜂”就忙得不亦乐乎,辛苦程度不亚于上学期间。 孩子们在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辛苦学习后,终于盼来了不用上课可以“玩”的日子,但“哪有时间玩啊!”

前些日子,一条内容为“美国小学生暑假要做的100件事”的帖子在微信上广为流传,用中英文双语列出的100个选项中,包括“去野营、去远航、去探索基地、去旅行、去拜访别人、去图书馆、烤饼干、带着微笑做家务、写首诗、做个艺术品……”其中第100条是:玩得开心!

这条帖子真假莫辨、出处不明,却获得了众多转发和评论,网友们无非借它比对中国教育现状,抒发怨言和感慨,正如帖子中的一句追问:“我们的孩子在忙啥?”

其实做父母的都清楚,自己的孩子正为“中国式假期”忙碌呢。

假期到来,对孩子们来说,并不因繁重课业的中断而获得放松和喘息,反而意味着有更充裕的时间,可以花在一个又一个新的课堂,开启他们的“第三学期”。对许多家长来说,绝不可以让孩子在闲散中度过一段逍遥时光,要让孩子抓紧时间为下学期做充分的知识准备,或者学习掌握一门技艺。于是,各种培训班、补习班、学习班、兴趣班迎来了“黄金期”,它们集体吹响假期“集结号”,打响了生源争夺战。

家长们显然相信,在假期里加班加点学习,是事关人生能否成功的一场战争。这样的假期,让孩子身心俱疲,让家长不胜其累。许多家长一边批评这种教育的弊端,一边又无奈地四处打探着把孩子送进各种培训班,因为“别人都在这么干”。

“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很多家长督促孩子不断学习各种技能的理由。孩子就在各种爱好的培训机器上不断狂奔,有孩子说:“我仿佛过了一个假假期。”

2018-01-18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39567.html 1 “中国式假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