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17年09月14日
第02版:要闻

让群众在“小康路”上走得更坚实

缑玉明

近日,省农牧厅印发了2017年甘肃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提出今年我省将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返乡涉农创业者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为重点,培训、培育一批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时间不少于15天,按人均3000元标准进行补助。(本报9月12日1版)

产业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产业兴则经济兴。而在扶贫开发工作中,产业扶贫对于促进贫困村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作用尤其重要。近年来,我省各地利用当地资源,挖掘生产潜力,在产业扶贫方面进行了积极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了很多好典型。如定西马铃薯、中药材、陇南核桃、天水苹果等,都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这些实践表明,发挥资源优势,抓好产业扶贫,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搞好产业扶贫,首先就得做大做强产业,而做大做强产业,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人。不管发展哪一种产业,都需要大量人才。特别是发展现代化的产业,必须与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不能再停留在简单的农产品种植上,所以要把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资金、技术、管理、销售等结合起来,这里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任何一个环节跟不上,都会影响到产业的整体发展。以生产环节为例,传统生产方式下,每个农民都按各自的方式种植,种出来的产品质量自然不同,而产业化发展的要求是产品质量不仅要高而且要统一标准,这样才更容易拿到大订单。所以,依靠之前的农业生产技术已不能满足现代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大势所趋。

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要制定好规划,搭建好平台,围绕各自的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和新方法,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文化水平。要尊重农民的需要和意愿,采取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学习兴趣,确保取得实效,努力做到真正让农民满意。

2017-09-14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17160.html 1 让群众在“小康路”上走得更坚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