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17年09月01日
第04版:经济直通车·陇南篇

“互联网+”助成县走上脱贫路

本报记者 白杨 通讯员 陈东平

近年来,成县立足农产品卖难实际,把运用“互联网+”思维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引入到扶贫攻坚,使电子商务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弥补了社会扶贫力量整合“短板”,探索走上了一条“电商脱贫”新路。

农产品电商开辟增收新渠道

成县针对农产品量大、质优、卖难、增收小的瓶颈制约,以核桃等农产品网络销售为突破口,以新媒体“农产品微营销”为主要手段,先行先试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成县突出顶层设计抓发展,以构建“一馆两园一中心”电商产业和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建成全国第17家、西北首家地级市淘宝馆网·特色中国陇南馆,建成陇南市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和陇南市顺通电子商务物流园。

媒体发力,成县电商扶贫走新路。成县农产品电子商务引起人民网、新华网等新闻媒体,国家扶贫办、中国社科院等研究机构、阿里巴巴等电商企业的关注和支持,成县逐步走上了电商扶贫之路。

微矩阵形成宣传“叠加效应”

成县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充分发挥成县在外读书、务工、工作等“外在成县人”,集体发力,形成微矩阵,宣传推介特色优质农产品,开展“农产品新媒体宣传、淘宝网店预定预售”,以“影响扩出去、品牌走出去”为举措,形成强有力的成县农产品宣传销售“叠加效应”。

借力发力为发展所用。在有条件的乡村先行试点,实施“农村信息扶贫工程”,创办新媒体电子党务、村务、商务、农务综合便民服务平台,把“电子商务富民、电子政务便民、电子农务惠民”的新媒体富农、便民、惠民思维举措植入贫困村,有效推进贫困村转型发展。

通过新媒体图文直播、网店推介,发挥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青年、能人大户、未就业大学生等力量,按照电商扶贫示范网点带贫帮扶机制,把贫困村、困难户农产品推介卖出去,把“互联网思维”带进来,激发贫困乡村群众自发利用电子商务增收致富。

社会助力汇聚电商发展“聚合效应”

社会助力,解决问题促发展。该县着眼于解决制约电商扶贫发展难题,整合社会扶贫资源,把改善贫困乡村出行条件与解决物流、运输、快递服务等发展难题相结合,实施“农村道路畅通硬化工程”,打通电商扶贫发展“硬基础”。

把助推农村公共服务条件改善与解决贫困乡村上网不便、移动网费高、供电间断、快递网点缺失等电商发展难点作为突破口,实施“农村道路畅通硬化工程”、“宽带网络覆盖工程”、“金融网点建设工程”、“农电网改造工程”、“快递网点覆盖工程”为电商扶贫发展铺路搭桥。

把产业培育与健全农产品网货供应链、网店提质增效培育、电商培训等发展措施相结合,实施“特色产业培育工程”、“农产品网货供应平台建设工程”、“农村智力扶贫培训工程”、“网店提质增效工程”,打通电商扶贫产业链,汇聚电商扶贫发展“聚合效应”。

至目前,贫困户开办网店85个,全县350个网店与3682户贫困户签订带贫协议,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1785.6万元,全县贫困人口通过电子商务人均增收640多元。

2017-09-01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16377.html 1 “互联网+”助成县走上脱贫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