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17年08月09日
第03版:市县

“母牛下母牛,三年五个牛”

本报通讯员 王剑峰 马鑫

“2013年3月份开始建厂,刚开始购买了98头牛,投资了100多万元,那时候信心十足,晚上连做梦都在牛圈里转悠。”崇信县杜家源村朱胜利回忆说,那年也是他人生的转折年。

46岁的朱胜利在锦屏建筑公司干了10年的技术员,在新窑等地包过工程,日子过得很辛苦,天天在工地上跑,就荒了家里。2013年他转型养牛,注册成立了铜城永胜繁育中心。

这一年,对朱胜利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牛场刚起步,加上消毒、动物防疫及各种养殖技术都要学习,光是挂在牛棚墙上的笔记本就翻烂了好几本。

“2013年牛价最高,我买的这些牛都价格特别高,后来两年牛价连续下跌,看着自己一手养大的牛犊子卖不上好价钱,一夜夜连觉都睡不好,那时候真是度日如年。”朱胜利很是激动,当时也想着“母牛下母牛,三年五个牛。”这样自繁自养,虽然人辛苦点,但也能见几个钱。

2017年,牛市逐渐回升,朱胜利迎来了他养牛史上的第一个春天。

“前两年,一斤活牛肉21块钱,今年涨到了25块钱左右,像这头活牛现在能卖到1.6万元。”朱胜利指着棚里的一头大红牛说,现在的牛棚不够用了,今年打算再扩建4个棚。

朱胜利告诉笔者,现有5个牛棚,162头牛,今年出栏65头,大概收入78万元左右,这样算下来和前两年亏损的基本扯平。“不过现在市场行情好了,就想着扩大养殖规模,再赚几个钱,也对得起年迈的老人和跟他受苦受累的妻子。”

自己富了还牵挂着别人。谈及将来发展时,朱胜利胸有成竹地说,今年打算带领本村的2户贫困户发展养牛,免费给技术指导,再雇用1名本地的闲散劳动力来牛场打工,1月3000元,这也不比在外面打工差,主要是离家近。

就在前不久,崇信县伊顺祥牛业公司负责人考察了朱胜利的养牛基地,打算在他这里建一个“红牛育肥基地”,将农户散养的土牛收购起来,然后再集中育肥,相信在伊顺祥这样的龙头企业带领下,不仅仅是朱胜利的福音,更多的是给当地老百姓送来了福音。

临走之时已接近正午,瓦蓝的牛棚在阳光的直射下映出一片蓝光,朱胜利的养牛事业正如夏天的“高温发力,热浪滚滚”。

2017-08-09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14659.html 1 “母牛下母牛,三年五个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