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近期向有关国家政府提交了首份《G20结构性改革进展的技术性评估报告》,认为中国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成效显著。
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半年来,不断深化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中国经济带来哪些新变化?改革呈现哪些新特点?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未来将如何推进?
改革释放活力提振发展信心
截至2016年底,内蒙古伊泰集团已退出煤炭产能300万吨,并计划在未来五年再退出800万吨产能。“目前煤价较高也能生产,但不如退出这些产能置换出指标,集中起来建设几个优质煤矿。”集团副总经理宋占有说。
淘汰产能做“减法”,提质增效做“加法”。和伊泰集团一样,不少企业和行业从供给端调整中尝到了甜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各项任务推进有序。统计显示,截至5月底,钢煤去产能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4.8%和65%;商品房待售面积5月末同比下降8.5%,降幅比上月扩大1.3个百分点;市场化债转股框架协议签约总金额突破1万亿元,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前五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62元,同比减少0.04元;生态环保、农业、水利等短板领域投资快速增长。
“去年以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作用下,供求关系不断改善,实体经济总体趋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说。
从主要指标看,5月份40个工业行业里有34个行业同比价格在上涨,行业供求继续改善。企业利润继续回暖,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6.7%,增速比4月份加快2.7个百分点。
供求关系改善、市场活力增强、生产预期向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运行实现稳中向好发挥了关键作用,提振了发展信心。
近日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数据显示,6月份PMI升至51.7%,连续9个月保持在51%以上的高位。特别是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比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达到58.7%。“经济增长企稳向好态势进一步明朗。综合研判,未来经济增长呈稳中趋升态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
结构性改革给中国经济带来的积极变化得到国际机构肯定。世界银行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说,中国经济增长势头保持稳定,经济再平衡不断推进将增强未来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国际投行摩根士丹利的报告将今年中国GDP增速预期上调至6.6%。
市场化、法治化特点更加凸显
7月1日起,随着一批新的减税降费措施实施,今年已落地的“降成本”举措将每年为企业减负超过1万亿元。
“去年8个月营改增减税108万元,今年一季度就已减税163万元,是去年减税额的1.5倍。”重庆中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陈飞说,国家大力度推进减税降费背景下,减负效果更加显著,增强了企业加快发展的信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入深化之年,市场化、法治化特点进一步强化,一些着眼于中长期的机制逐步建立。
“过去的电煤中长期合同定量不定价,很多时候都成了一张废纸。去年底以来,通过‘定价机制+政府督导’的方式,合同约束力增强,有利于煤电双方稳定预期,保持市场供需稳定。”伊泰集团运销事业部副总经理付红兵说。
伴随经济形势回暖和营商环境优化,各级政府更加注重从供给端发力,在制度供给上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重庆万里高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无人船开发的企业。今年4月,这家处于初创期的企业,通过两江新区与多家银行共同推出的“信用贷”,从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获得100万元贷款,年利率低于商业贷款利率。
“我们这类‘轻资产’企业很难按传统模式获得银行贷款。通过政府信用担保,银行对企业经营业绩、专利获取、信用记录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审核通过后,一两个月就给足了贷款额度。”公司副总经理周渝陇说。
“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关键是解决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两江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杨春林说,政府的作用是搭建平台、政策引领、创新服务,其他方面要由市场来决定。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更多依靠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张立群说。
“我们在地方调研发现,一些技术落后、产品档次低、严重亏损、扭亏无望的‘僵尸企业’仍占用大量资源,一些‘开关企业’白天关停、晚上开足马力生产,挤压了优质产品的生存空间。”国务院参事徐一帆建议,严格界定“僵尸企业”标准,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办法让其退出市场,不能以任何方式“复生”。
深化改革改善制度供给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深化,困难和挑战也有所显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河北省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但短时间内也面临一些问题。一是去产能任务重、难度大,不仅带来巨大资产损失和债务负担,还涉及7万职工安置;二是降成本压力大、挑战多,去年河北地方财政减收370亿元,今年预计减收500亿元以上。”河北省政协主席付志方说。
去产能和去杠杆互相牵扯,“僵尸企业”退出带来债务处置等难题;房地产调控深化,热点城市楼市“降温”明显,但深层次矛盾尚未得到有效解决;补短板尚需进一步调动市场力量;企业“高成本”仍未有效扭转;实体经济仍面临内部结构失衡、运行不畅、杠杆率高等问题;民间投资虽然有所回暖,但动力依然不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而复杂,要坚持以深化改革为根本途径,一方面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另一方面要争取尽快在国企国资、财税金融体制、农村土地制度等关键改革领域取得突破。”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徐绍史说。
出台《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启动第三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今年以来,一系列改革方案相继落地,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的制度供给。
“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表象是要素配置扭曲,但根源还是体制机制障碍,关键是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改革提供和完善制度环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之鑫说,在市场制度层面,健全市场准入、市场交易、破产清算、要素流动等制度;在企业发展层面,激励创新、保护产权、减轻税费负担、鼓励竞争打破垄断;在政府管理层面,简政放权、减少不当干预、完善财税金融体制等。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