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江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劳动力严重短缺,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民工”这个群体应运而生,伴随而生的农民工薪酬纠纷成为新的城市问题,给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并衍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既涉及到不同群体之间的公平待遇问题,又显示了政府作为公共管理机构在此类问题中的角色定位。而在建筑行业农民工欠薪讨薪事件尤为突出,不仅影响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也损害了政府公共形象,虽然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但却未能彻底杜绝这一现象的反复发生。
农民工被欠薪问题多
2018年至2019年,西固区某建筑工地一工程项目承包人杨某,雇用孟某等17人提供劳务。工程完工后,杨某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一再拖延支付17人薪酬,拖欠金额达16万余元。孟某等人多次讨要未果,于今年初向西固法院提起诉讼。鉴于本案涉及多名农民工的生计,西固法院第一时间组织双方当事人调解,确定被告杨某于2021年2月25日前一次性支付孟某等17人劳务费用16万余元。杨某本欲继续借故推脱,但面对强大的执行威慑,杨某承诺贷款到账后及时偿还孟某等17名农民工的劳务费用。3月30日,17位申请人陆续来到西固法院,顺利办理了领款手续。
2020年,青海某劳务有限公司雇用青海籍、甘肃籍农民工共计99名从事工程施工。工程结束后,该劳务公司以各种理由拖欠工资不予支付,金额高达101万余元。红古公安分局接到报案后立即开展排摸核查工作。为落实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支付劳动报酬的能力,民警多次奔赴青海省、兰州市等地,调取公司负责人相关信息,以确认其财产真实情况。同时,对犯罪嫌疑人家属进行多次法律法规宣讲,督促其积极筹备资金。经过长达两个月的不懈努力,93万元工资款终于按比例发放给全体农民工。剩余拖欠工资正在追缴中。
近年来,类似以上建筑行业农民工欠薪讨薪事件屡见不鲜,几乎是城市建设中不可避免的难题,已成为长期困扰政府的难题之一。建筑行业农民工被欠薪,严重损害了农民工群体的切身利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也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兰州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近年来在农民工权益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处理了大量建筑行业农民工欠薪事件,通过归纳分析研究,认为点多面广流动性强、无法预测突发性强、层层分包稳定性差是建筑行业农民工欠薪的主要原因和特点。
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深入,城市开发建设热火朝天,施工工地数不胜数,而由于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的工作缺失和农民工自身缺乏自我权益保护的意识,农民工进入工地后基本上很少有签订固定劳动合同的,属于流动性非常强的人群。因为工作岗位的特殊性,经常会有这个工地干一月,下个工地干三月的情况,一年下来可能会在几个不同的地方工作,按照建筑行业通常的年底结薪或者完工结薪的做法,被几个地方同时欠薪的可能性非常大。而农民工被欠薪的理由有些时候是工作结束了不按时结薪,有些时候却是因为个人原因突然离职,导致无法立即取得报酬。同时,现在建筑行业施工作业普遍还是以工程层层发包为主,待项目一层层的分解到小包工头上,就是十几人到几十人的团队,严重缺乏稳定性。有些包工头的主要劳动力来源是靠亲缘、地域等关系,熟人介绍熟人、街坊带邻居的方式建立的小团队里面,可能都是相互认识或者住在某一个人乡、村的人。包工头掌握着给农民工们计酬及发薪的权力,一旦发生问题,会有集体讨薪甚至是恶意讨薪的现象发生。
“建筑行业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不仅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影响建筑业自身的行业秩序,不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平与正义。”兰州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相关负责人说,建筑行业农民工欠薪事件频发,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一是危害社会治安,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二是影响建筑行业市场秩序,引发行业动荡;三是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不利于政府形象;四是危害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由于农民工本身缺乏法律常识,往往会采用一些较为极端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这样的讨薪不仅不是正确有效的,还给社会治安带来不稳定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社会公共资源。”这位负责人说,建筑行业是吸纳农民工最多的行业之一,但由于这个行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低,对劳动力管理能力也同样欠缺。在这个行业中,施工方和承建方一般是垫资运行,在实际运转中,一项工程可能会被承建方分包给若干个不同的工程施工队,而每个施工队的工人们除了个别固定的,其余的都是通过一定人际关系带入的农民工群体。因为行业不规范,很多农民工在实际工作中是没有任何保障的,只靠着包工头记工时来计算工钱。因而一旦发生工程质量问题或包工头失信问题,最终的受害者都是农民工。
在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受理的许多欠薪案件中,被欠薪的农民工除了知道自己工作的项目和地点外,对其他信息知之甚少,这就造成了承建方和包工头之间的推诿扯皮,也耽搁了农民工的薪酬支付。一旦引发群体事件,最终只会给建筑企业带来危害。同时,不排除有部分因情绪激动的人作出不理智行为,除了会危害到自身安全,也会波及到其他群众的人身安全,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破坏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应该深刻认识到农民工欠薪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真正让有困难的农民工能选择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去维护自身的权益,这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农民工群体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尤其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建和谐文明城市的大环境下,这既是政府依法执政的重要内容,也是服务型政府职能的体现。
根治欠薪须铁拳硬捶
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工欠薪治理的高度关注,各地不断加强执法力度、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在农民工权益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探索出了一些经验。
2014年兰州市在省内率先提出打造“无欠薪”城市的概念,通过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健全工资支付监控和保障制度、推进企业工资支付诚信体系建设、依法处置拖欠工资案件、改进建设领域工程款支付管理和用工方式等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了《兰州市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管理暂行办法》《兰州市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兰州市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直接支付“一卡通”管理规定》《兰州市应急周转金管理实施办法》和建筑领域农民工权益告知牌张贴制度、农民工工资发放现场公示制度、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企业用工实名制等一系列制度办法。2016年,积极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兰州市政府制定印发了《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要形成制度完备、责任落实、监管有力的治理格局,使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根本遏制,努力实现基本无拖欠”。为了更好地保护农民工的权益,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兰州市政府近年来高度关注、重拳出击,为打造“无欠薪”城市不断努力。据统计,自国家欠薪线索平台上线以来,截至2021年6月30日,兰州市已办结国家欠薪线索平台线索4556条,办结率96.8%,牢牢守住了不发生因欠薪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和极端事件两条红线。近两年来,全市共检查用人单位6827户,接听咨询投诉电话3.9万次,接待来访8161起,涉及3.1万人;受理劳动者投诉案件147件,为1147人追发工资1476万元,接听投诉电话次数、来访投诉起数、受理案件数和拖欠劳动者人数、工资数这些重要指标逐年下降,各项目标任务按期达标。连续4年圆满完成国务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核查组对我市的延伸考核,并连续4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A级单位。
“我们紧紧抓住贯彻执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这个重要契机,以大力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认可度作为重要标准,逐步完善了根治欠薪工作新常态,构建了‘行业主管、属地管理、执法监察’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形成了统一领导、分工协作、部门协同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兰州市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支队支队长魏存富说,根治欠薪工作,必须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保障。
据介绍,兰州市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建立了欠薪监控预警、诚信企业评价、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五项制度等20余项管理制度,涉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方方面面,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夯实制度基础;出台了督促用人单位落实劳动合同制度、拖欠农民工工资群体性案件隐患排查及预警化解、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开展联合惩戒、春节前根治欠薪接访活动等10余项工作方案,组织开展4轮次联合执法和“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拖欠农民工工资群体性案件隐患排查及预警化解”等9个专项行动,及时动态掌握全市在建工地和重点企业“五项制度”落实情况。同时加强“分级响应、反应迅速、协同联动”的欠薪预警处理机制,实现“一点举报、全网联动”预警模式,为农民工提供便捷、高效的执法服务。
同时,兰州市还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民工劳动保障和治理欠薪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严格规范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做到农民工工资管理“数据一个库、履责一盘棋、管理一条线”。一是全面推广运行“陇明公”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将全市425户在建项目纳入平台服务,实现了在建项目工资支付的信息化、全领域跟踪落实。二是确保行业部门主体责任履行到位。从工程建筑领域着手,不断完善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工资按月足额支付、劳动合同签订等制度,细化管理要素,构建了责任靠实到位、日常监管有力的工作机制。具体工作中,全面推行建设领城施工过程结算和工程款支付担保制度,开展打击建筑工程领域层层转包、违法分包等专项行动,实现了市县与全国、全省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服务平台的数据共享;实行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管,对建设主体、资质企业实行审核备案,对存在违法行为的企业严禁入场;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立项管控,加快政府投资工程项目资金拨付进度,严审资金来源和筹措方式,确保政府投资项目不发生欠薪事件;开展劳动合同普查工作,及时消除了欠薪隐患。三是确保联系包保工作机制落实到位。市政府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5个包保组,全面推进市直部门联系包保区县工作机制,常态长效监督责任落实,实现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由人社部门单打独斗向多部门联合治理的转变。
另外,兰州市还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服务承诺制”,确保根治欠薪工作平稳有序开展。一是畅通欠薪投诉渠道。公布13部投诉举报电话,建立了“快受、快立、快查、快结”的“四快”办案机制,全面完成了欠薪案件“两清零”的任务目标。二是丰富接访办案手段。通过包案领导小组、派专人联合办公、上提一级办案、开展集中接访和领导包抓等“办案五举措”,化解办案难、执行难的问题。三是强化行政司法监管机制。加大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工作力度,向公安部门移送欠薪案件101起。对采取非法手段讨薪或以讨要工资为名索要工程款的案件,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四是严格落实失信惩戒措施。建立欠薪案件分类处置机制,对全市企业开展劳动保障守法诚信
ABC三级评价工作,评出A级企业339户,B级企业2148户,C级企业12户,实行差异化监管;完善拖欠工资企业“黑名单”和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制度,全年公布重大劳动保障违法案件70起,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企业42户。五是深入一线强服务。为推动疫情下兰州经济发展,摸排137家企业实际困难,为农民工、劳动者送政策、送物资、对口站点接送、爱心守护居民社区,帮企业排摸困难,提供“点对点”服务对接农民工返岗复工1637人次,有效推动全市经济复苏。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从有效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来着手实现。”魏存富说,《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自2020年5月正式实施以来,兰州市围绕《条例》“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工地、进机关、进高校”和“送《条例》知识、送法规政策、送宣讲培训、送维权服务”的“六进四送”活动,开展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日、公益法律服务等维权政策宣传活动,对企业落实保障工资支付各项制度和劳动者依法维权进行正面警示,使根治欠薪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走出怪圈还须下“猛药”
近年来,尽管各地为治理欠薪问题想了许多办法,下了很多功夫,但是农民工始终没有走出被欠薪、讨薪难的怪圈,其薪资权益被侵害的事件屡禁不止。如何根治这一现象依然是各地面对的难题,还须下“猛药”治理。
一是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列入政绩考核项目常抓不懈。要深刻认识治理欠薪问题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实践,必须牢牢抓在手里,扛在肩上,沉下身子,扎实推进,一抓到底。二是要建立维权长效机制,加大对劳务派遣、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及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情况的检查力度,推动用人单位与农民工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有效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三是要完善建筑企业诚信体系,对存在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一律纳入“黑名单”,让失信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四是要切实强化执法监察,落实“规范流程、上门服务,隐患排查、遏制欠薪,挂牌督办、协调解决”的工作机制,指导企业严格依法规范经营行为,切实解决全市工程建设领域、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餐饮服务等企业的突出欠薪问题。五是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普法活动,提高农民工法律意识,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图片为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