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工人报
2020年01月22日
第03版:文摘

【文化记忆】“淘报”之乐

    徐文秀

    很多人都有过“淘”东西的经历,有的喜欢逛市场去“淘”衣服、古玩、旧瓷器、老家具,有的则乐意泡在书店里去“淘”落满岁月尘埃的古书籍,等等。一旦费尽周折或不经意间“淘”到心仪的物件,便会如获至宝、爱不释手。我也时不时地去“淘”,可我偏爱“淘”各种各样的报纸,此所谓“淘报”也。

    我所说的“淘报”,是把各种各样的报纸找来,一份份、一张张、一版版地翻看,看到合自己“口味”的文章,便将其剪下来,然后按政治、经济、社会、历史、人文等,分门别类地粘贴在一个大本子上。这个经历,恐怕上了点年纪又喜欢鼓捣文字的人都会有。

    “淘报”习惯于我,已经有些年头。小时候写作文,最抓耳挠腮的就是语言干巴巴。那年月不是每人都订阅得起报纸杂志的,于是学着抄报纸,把报纸上一些好句好词摘抄在小本子上。后来报纸杂志比较普遍了,便开始剪贴。“淘报”淘得时间长了,自然熟稔哪些报纸哪些栏目是“必淘”的“富矿”,从中央级大报到地方报纸,上面都有我经常关注的栏目,每次去看看,都会“淘”到不少“好料”。有时几个小时“淘报”下来,两手尽是报纸上的油墨,但这或许便是“墨香”吧。

    “淘报”是个颇有趣味的手工活,算是个笨办法。每回“淘”下来,我会暂时积攒一阵子,然后逐篇“咬文嚼字”地看过去,把那些精辟的观点、精彩的语句和生动的事例来个“划重点”,有时还会在报纸边上空白处,即兴写些感悟,乃至一小段读后感之类的文字,剪下来的文章常常因此成了一篇“花脸稿”。

    每当我看着自己辛辛苦苦“淘”来的报纸,获得感和成就感便油然而生。现在回过头去,看几年前甚至十几二十几年前“淘”来的已经有些发黄的报纸,看着报纸上已经有些模糊不清的字迹,过往的日子就会一幕幕地闪现在眼前,岁月变迁所带来的记忆又会温暖地泛起。这或许就是“淘报”带给我的乐趣,也是“淘报”带给我的力量。

    “淘报”已然成为我工作、学习和写作的好帮手。与“淘报”相随的是,这么多年来,我也写了不少文章,在报刊上发表了近百篇言论,当中,许多题目、素材和灵感,就或多或少得益于这些“淘报”战利品的启发。

    如今的年轻人大概不这么去“淘报”了,他们习惯把看到的好文章储存到电脑里。保存之后也是一存了之,不会像我们以前那样去划重点、写感悟,只有“书到用时”才去搜索。还有的干脆有问题就上网,互联网很快便给出答案,然后复制、粘贴,搞起“文字积木”。这样的确省心省事,可我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想来想去,觉得也许少了点剪贴的趣味,少了点“黑乎乎”的墨香,少了点“白纸黑字”的温度。

    如今,我依然保持着“淘报”的习惯,而且还从“淘报”中悟出了人生的况味。(摘自《人民日报》)

集团数字报刊 : 兰州晨报 | 甘肃农民报 | 陇南日报 | 天水日报 | 酒泉日报 | 金昌日报 | 张掖日报 | 武威日报 | 西和报 | 定西日报
2020-01-22 2 2 甘肃工人报 c170833.html 1 【文化记忆】“淘报”之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