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工人报
2019年06月26日
第04版:特别关注

陇原涌动创新潮

——我省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建设一瞥

    本报记者 胡江

    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发挥劳模和技能人才示范引领作用的有效载体,是推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重要手段,是团结带领职工共同创新的有效形式,它使越来越多的职工聚集到劳模周围,汲取营养,寻找动力,把劳模创新工作室当成学习劳模的课堂、切磋技艺的赛场、技术创新的平台和展示风采的舞台。劳模创新工作室所带来的效应,不仅表现在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方面,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劳模和广大职工立足岗位,积极参与技术创新的热情和创造活力,成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宝贵财富。

    攻克难关创效益

    长庆油田油井套管气回收一直以来是个大难题,由于油井套管气压力低气量小井数太多,铺设专门的管网成本太高,因此一直以来采取的是现成放空或点燃火炬的方式放弃回收。

    2016至2017年,长庆油田第六采油厂景忠峰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领衔人景忠峰,带领工作室一群青年在推广应用井口快装式单流阀的过程中,发现安装了单流阀以后的油井井口压力会随光杆上下冲程出现压力落零的现象,按照工作室对出现的问题绝不放过的原则,他们深入探寻问题本质根源,并尝试利用这个现象,最终成功研发出“油井套管气回收新工艺”,在不需要现场提供额外压力设备和不改造井口流程的前提下,将0.2MPa的低压套管气成功引入到2MPa的高压集输管线中去,一举解决了困扰长庆油田几十年的套管气回收难题。该项成果的出现,仅在2018年冬季的生产气荒时节就解决了二十多个站点的冬季用气问题,仅一个小站节约的燃煤费用就超过20万元,原来废弃的套管气被回收利用,其经济价值异常巨大

    工作室领衔人景忠峰今年42岁,是长庆油田采油六厂的一名修井监督。从业20年来,他始终关注本行业在技术上的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先后解决了“井口有毒有害气体溢出”“防喷器井口快速试压”等一系列问题。在他的带领下,工作室紧盯现场疑难问题开展攻关,先后解决了“注水泵盘根扳手不好用”“冬季压力表易冻坏”“大罐油水界面探测不准”等十几个课题,研发出“反循环涡轮钻”“剖面式取样器”等专利成果16项,推广了“井口快装式单流阀”“油井套管气回收新工艺”等一批获得长庆油田五小成果类科技进步奖的优质成果,为企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景忠峰说:“所有成果都是来自于一线员工反馈的难题,所有的研究都立足于业余时间”。他们是一群不在研究岗位没有专业编制、没有专项资金的年轻人,凭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一腔热血,走出了闪亮的创新之路。

    “景忠峰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仅是长庆油田首批命名的劳模及高技能人才工作室之一。”中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忠兴说,近年来,长庆油田始终坚持“咱们工人有技术才更有力量”的理念,注重激发广大职工的创新创效活力,全面落实省总工会提出的“班组创新”“劳模创新”“职工创新”三大行动,相继出台了“石油工匠培育”等3项人才培养制度,广泛搭建创新创效平台,持续开展技术大创新、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培育了8个省部级、23个公司级、47个厂处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阵地,探索建立了“五三四”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管理模式和特色展评机制,推动了创新联盟的形成和发展,143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217项获得省部级大奖,580项成果在油田生产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和景忠峰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一样,在金川集团公司、酒钢集团公司、白银有色集团公司、兰州石化公司、兰石集团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等企业,也活跃着一批立足岗位以优化工艺流程、解决岗位技术难题为重点的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

    兰石集团邹斌劳模创新工作室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涉及到的技术难题、工艺优化、质量提升、降本增效等重点、难点问题和重要环节,积板开展合理化建议、难题会诊、课题分析、点题公关、项目研发等技术创新活动、为企业创新发展献计献策。先后参与完成《8P/9P泥浆泵开发研制》、国内首台《8000米钻机研制》《核电用螺栓保证载荷试验测量装置的研制》《数控刀具国产化推广》等项目攻关和操作创新11项,获得《曲柄滑块机构多缸泥浆泵》等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5项,1项操作法获省级职工先进操作法;累计创效3280余万元,金川集团公司柴国梁劳模创新工作室分设电解、机组、净化3个创新小组,围绕生产降低成本、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安全生产等开展技能培训、技术攻关、管理创新、技术交流等活动,推广先进活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最大限度地影响和带动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创新、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在6万吨电解项目中联合研发的阳板排板和电镇烫洗两套机组,使以前的人工阳板排板,人工电镇烫洗全部由机组自动完成,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人工。自主研发的《高品质电解镍生产集成装置》生产的电镀专用镍、条形镍、小英寸电解镍、镍扣等多品种产品,可以满足航天、军工、电池、电镀等高端领域需求,满足了国内70%的高端市场用镍。

    酒钢集团王云平劳模创新工作室围绕生产现场,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在新品研发道路上披荆斩棘,成功研发锌铝镁镍稀土合金镀居钢板,这是完全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生产产的高耐腐蚀镀层钢板,它的超级耐腐蚀能力已然得到海内外用户和权威机构的认可。它不仅是中国工业产品创新成果,还填补了国内连续热镀锌铝镁钢板的行业空白……

    一件件、一桩桩、一列列诞生在劳模(工匠)工作室“小而管用,新而实在”的创新成果,成为解决现场难题、实现降本增效的“独门利器”,已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在这里,勇于创新成为劳模最鲜明的特征,劳模已成为技术创新的探索者、实践者和推动者,成为职工自主创新的榜样和楷模,成为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据了解,目前,全省已创建各级各类劳模创新工作室1048个,其中,全国示范性创新工作室4个。仅2018年,全省新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180个,各级工会安排下拨创新资金,带动、影响地方和企业投入创新研发经费5419万元,劳模创新工作室共完成技术创新项目2204项,创造经济效益10亿元,培养各类人才5406人。

    劳模创新工作室所带来的效应,不仅表现在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方面,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劳模和广大职工立足岗位,积极参与技术创新的热情和创造活力,成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宝贵财富。

    方兴未艾增活力

    为充分发挥劳模在企业创新发展中的示范带头作用,省总工会从2013年开始,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2016年省工会十二大将劳模创新行动列入“十大行动”,推动建立由劳模“担纲领衔”,技能人才和职工“唱主角”,以技术创新、技能人才培养和攻克重点、难点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得到深入发展。几年来,劳模创新工作室逐步成为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发射源”,成为创新成果孕育、孵化、助推、牵引的平台,成为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促进劳动者素质提升,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成为工会工作的响亮品牌。

    与此同时,我省各企业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倡导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积极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纷纷建立各层级的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在工作室场地、资金、制度等多方面予以保障。

    长庆油田分公司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理念,按照“一年抓试点、两年广覆盖、三年创品牌”的思路,出台了《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实施意见》,逐步形成了“五三四”创新工作室建设模式。“五”是指创建工作室的五有标准,即工作有条件、攻关有人才、管理有制度、运行有费用、安全有保障,从源头上保证了创建的针对性;“三”是指五小创新实行项目申请、项目运行、项目考核三项流程,注重引导员工围绕生产难题开展技术革新;“四”是指“四级”管理方式。近年来,通过工会协调,长庆油田对每个公司级创新工作室给予一次性60万元的费用支持;两级工会每年给予每个工作室10万元的费用保障。通过“五三四”模式的应用,保障了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的高质量建设,通过自主承接基层创新任务,进一步形成了“要经费到挣经费”的转变,创新能力、创新活力、创新动力得到大幅提升,阵地作用充分凸显。

    近年来,金川集团公司坚持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重的原则,充分尊重一线职工的首创精神和成果第一署名权,提高一线职工在创新成果中的利益分成比例和在各类先进评选中的比率;加大创新成果奖励力度,提高创新人才在公司的地位、荣誉和经济收益。设立了1000万元的职工技术创新专项活动基金和每年1000万元的职工技术创新奖励资金,用来鼓励和调动职工的创新积极性。一方面,公司加大创新设备设施及创新原材料资金的投入力度,近三年来,公司投入850多万元,用于购买职工技术创新所需的材料设施,为职工开展技术创新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公司加大了职工技术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特等奖每项奖励标准提高到10万元。一等奖每项奖励5万元,二等奖每项奖励3万元,三等奖每项奖励2万元,优秀奖每项奖励1万元,有效调动了职工参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自2016年以来,公司出资825.8万元,奖励优秀成果416项。这些成果的第一创造人、发明人均为一线职工,受到专项奖励的职工有2400多人。

    白银有色集团公司为规范有序开展职工创新、劳模创新、班组创新活动,出台了《创新基金管理办法》《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形成了完善的创新工作制度体系,对职工创新、劳模创新、班组创新的目的意义、组织机构、主要方式、运行程序、日常管理、项目评审、表彰奖励、成果应用和推广等做了详细的规定。在劳模创新方面,有领衔人物、有创新团队、有管理制度、有固定场所、有必要设施、有经费保障、有创新成果、统领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同时创新工作室所在单位工会都建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和考核制度,经考核验收通过的劳模创新工作室,集团公司工会给予一定的经费奖补;对公司工会验收通过的新创建劳模工作室给予一次性人民币1万元奖励,有特殊贡献且单位投入超过10万以上的,一次性奖励2万元。同时,集团公司工会支持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市级、省级、国家级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凡创建成功一个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集团公司工会奖励1万元;省级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集团公司工会奖励2万元;国家级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集团公司会奖励3万元。

    工会品牌创特色

    劳模创新工作室是新时期工会组织和劳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一大创举,是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载体,是工会推动技术创新的有力抓手,在传播劳动技能、创新方法、管理经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也看到,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如: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还没有行动起来,一些企业对劳模工作室如何建、如何创新还一头雾水,一些已建立劳模工作室的企业相关管理办法缺失,一些劳模工作室还没有真正“活”起来,一些企业对劳模工作室的资金投入还远远不足等。

    前不久,在省劳模创新工作室经验交流会上,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杨元忠,就进一步做好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时强调,要进一步做好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要提高思想认识,找准职能定位,健全保障机制,切实增强做好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扎实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深入发展。要求,全省各级工会要深刻认识做好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总、省总的安排部署上来,把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工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采取有力措施,深化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作用,团结引导广大职工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要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带动“大舞台”的作用。各级工会要通过发挥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把更多的职工吸引到劳模周围,使越来越多的职工聚集到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锤炼热爱本职、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品格,发挥创造热情和创新潜能,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劳模创新工作室要充分发挥辐射带动效应,把自身作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宣传队”“大舞台”,通过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敢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激发广大职工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和创新创造的热情,推动形成劳动光荣的社会风气、精益求精的敬业风尚和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要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技术成果“孵化器”的作用。要聚焦企业创新发展,坚持问题导向,把工作重点放在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瓶颈、短板上,积极主动承担创新课题和攻关项目,最大限度发挥团队创新能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要积极探索与科研机构、技术院校的交流合作,更好激发劳模创新工作室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成果转化中的作用。各级工会要积极搭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成果交流、共享和推广平台,通过职工创新成果展馆、创新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促进创新成果更好地应用于生产实践,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要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人才培养“练兵场”的作用。通过开展技术培训、业务交流、师徒帮教等活动,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带动更多职工参与到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中来,提升自身技能素质。通过解难题、大练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引领职工练就技能本领,增强创新能力,成为具有高超技艺和发明创造能力的工匠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要注意发挥精神引领和行为标杆的作用,以过硬的素质本领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开展名师带高徒、传授绝技绝活等活动,在团队营造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引领团队成员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杨元忠强调,各级工会要切实加强对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争取党政重视支持,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努力推动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组织、劳模挂帅、职工踊跃参与的创建格局。要强化分类指导,引导国有企业劳模创新工作室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工作标准、规范运转程序,促进持续健康发展;指导非公企业深入挖掘本企业劳模和工匠人才的创新创造潜能,加快创新工作室建立和推广,不断扩大覆盖面;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创建符合各自实际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进一步拓宽创建领域;探索建立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协同放大效应。要强化服务保障,建立完善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运行、发挥作用的制度机制,确保劳模创新工作室顺畅建立、运行、发挥作用。要强化宣传引导,根据本地区、本行业产业特点,培育一些创新人才聚集、创新能力突出、创新成果较多、经济效益显著,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示范性创新工作室,通过组织观摩、交流学习、召开经验交流会,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展创建活动。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主流媒体和工会宣传阵地,采用线上线下多渠道多方式,大力宣传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意义、优秀创新工作室及其先进经验、优秀创新成果,不断扩大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品牌效应。

集团数字报刊 : 兰州晨报 | 甘肃农民报 | 陇南日报 | 天水日报 | 酒泉日报 | 金昌日报 | 张掖日报 | 武威日报 | 西和报 | 定西日报
2019-06-26 ——我省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建设一瞥 2 2 甘肃工人报 c133333.html 1 陇原涌动创新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