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工人报
2019年05月15日
第03版:文摘

【网海观潮】建立“谢绝来电”机制不应再拖了

    朱昌俊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印发通知,决定于2019年4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守护消费”暨打击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违法行为专项执法行动,重点打击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违法行为,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

    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是,这次被要求治理的“多发高发的重点行业和领域”,像房产租售、小贷金融、保险基金、装饰装修等,基本都属于骚扰电话“重灾区”。可以说,将这些领域的骚扰电话现象治好了,对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的治理或许就成功了一大半。

    在网上检索可发现,近段时间反映骚扰电话、垃圾短信越来越多的声音,不在少数。有网友调侃,手机短信的唯一功能,就是接收垃圾短信。也有网友认为,骚扰电话数量,可能对应着经济景气指数。一些数据可以作证。在今年的“3·15”晚会上,被曝光的一家提供外呼系统的公司负责人透露,利用智能机器人拨打骚扰电话,一个机器人一天能打5000个电话,是一般人工的10倍以上,有公司在一年多时间内所打出去的骚扰电话就超过40亿。而《2014骚扰电话年度报告》显示,当年的骚扰电话总数为270亿。如今搭载智能机器人的“东风”,骚扰电话越来越多已经是事实。

    这道出了一个尴尬现实:在既有问题未被有效解决的情况下,骚扰电话反倒借助新技术完成了自我升级。不仅电话的拨打效率空前提高,某些电话营销软件方还直言:“没客户资源了,系统还会自动生成。”这意味着,在手机安装屏蔽软件和系统来反骚扰电话的“传统”做法已形同鸡肋。

    事实上,从经济效益来讲,电信运营方从来就是骚扰电话的受益者。为赚取“可观”的电话费,某些运营商不仅积极给各类电销公司提供优惠套餐,对异常号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帮助电销公司“复活”被骚扰软件拦截的号码。也就是说,在消费者权益保障,以及相应管理责任落实,未能对运营商形成足够压力之前,囿于经济效益的诱惑,其解决骚扰电话问题的动力,其实严重不足,甚至还可能充当“内鬼”。而在当前的网络流量时代,通话、短信市场日益萎缩,“骚扰”电话、垃圾短信可能愈发成为电信运营方的营收工具。所以,寄希望于运营商主动向这种灰色收入切割,并投入更大的资源去升级屏蔽技术,显得不切实际。

    但骚扰电话并非不可治理。国外的“谢绝来电”机制时常被拿来作为他山之石。如在美国,明确不愿接听营销电话的电信用户,会有专门的注册登记渠道,一旦营销企业或个人违反规定对这类用户造成了电信骚扰,用户可通过《谢绝来电实施法案》获得保护;依据电话营销与消费者欺诈及滥用防范法,对不法分子电信诈骗行为可处以超过10万美元、监禁多年的处罚;企业如若违规拨打,最高将会被处以每次1.6万美元的罚款。

    中国未必一定要照抄国外的“谢绝来电”机制,但国外的经验至少证明,骚扰电话是可以被有效治理的。今年全国两会透露,搁置多年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已被纳入本届立法规划。它能否给骚扰电话治理扫清障碍,或许值得期待。

    而就现实来看,打造属于中国的“谢绝来电”机制,不应该再拖了。(摘自上观新闻)

集团数字报刊 : 兰州晨报 | 甘肃农民报 | 陇南日报 | 天水日报 | 酒泉日报 | 金昌日报 | 张掖日报 | 武威日报 | 西和报 | 定西日报
2019-05-15 2 2 甘肃工人报 c126054.html 1 【网海观潮】建立“谢绝来电”机制不应再拖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