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工人报
2019年02月18日
第04版:晨笛

冬日鸣沙山

    李世雄

    向往鸣沙山、月牙泉已久。一个偶然的机会,深冬、雪后,一人独自前往。

    走在鸣沙大道上,远远地就可以望见一座座沙丘。湛蓝的天空,朵朵白云之下,柔和的线条勾勒出了连绵的沙山,一半晴、一半阴,一半金黄、一半雪。大自然的线条美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我已迫不及待想爬沙山了,一脚踩上去,便深深陷了进去,灌了一鞋的沙子。我在陇东高原长大,童年时光都是迎着塬上生冷的风、踩着脚下厚实坚硬的黄土度过的,上山爬洼也算是高手了,但是面对沙山却是无可奈何。深一脚,浅一脚,越急越走不到前面去,软软的细沙,你越使劲,她越温柔,温柔的让你爱恨交织。当你脚步放轻松,轻轻踩上去,反而步子能快一些。

    终于爬上山丘,抬眼望去,却仍有不尽的山峦,依然是那些柔美的线条一直勾勒到天际,迎着太阳的光芒,熠熠生辉。来到这里的人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叫“鸣沙山”呢?所谓鸣沙,并非自鸣,而是因为人们沿着沙面滑落而产生轰隆隆的鸣响,是自然现象中的一种奇观。有诗为证,“传道神沙异,暄寒也自呜,势疑天鼓动,殷似地雷惊,风削棱还峻,人脐刃不平”。

    享受着阳光的沐浴,满眼金黄一片。正准备下山,不远处传来阵阵歌声,便细细听起来,“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她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顺着歌声,远远望见一弯泉水,虽然雪为她盖上了被子,但月牙的轮廓更见清晰,如一轮上弦月落在了沙地里。书载,月牙泉是党河的一段古河道的残留湖。很久以前,党河改道,大部分古河道被流沙淹没,仅月牙泉一段地势较低,由于地下潜流出露,汇集成湖。湖水不断得到地下潜流的补给,因而不会枯竭。传曰:“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

    鸣沙山与月牙泉交相辉映,一首通俗歌曲也能让人体会到天籁梵音的味道。正所谓“音声相和”构成了自然界和谐的音律。踏着音乐的节奏,我跟着大家一起下山了。男女老幼,下山的姿势五花八门:有一屁股坐下去往下滑的,有翻着跟头的,有倒着往下滑的,还有侧面往下滚的……阵阵欢声笑语间,已到了山下。常言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到了这里却是“下山容易,上山难”了。

    鸣沙山不会留下任何人的脚印,月牙泉依旧滋养着千年的古树。她们记录着敦煌,这颗丝绸之路上的明珠,记录着敦煌自然风貌的演化和沧桑历史巨变。只有来到这里,对“自然道德”才有更深的体会,欣赏自然、因循自然,人的本性归于自然。

    历经沧桑,饱受风雨。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一片柔软的沙,这一方柔弱的水,却是无比地坚强。

集团数字报刊 : 兰州晨报 | 甘肃农民报 | 陇南日报 | 天水日报 | 酒泉日报 | 金昌日报 | 张掖日报 | 武威日报 | 西和报 | 定西日报
2019-02-18 2 2 甘肃工人报 c110806.html 1 冬日鸣沙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