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平 任逵
王福强是兰州石化维达公司的一名电焊工,1986年入厂,从业31年,终日与铁水相伴,与焊花为伍。他用焊枪、焊花与汗水筑就起了“工匠精神”,而“匠心”的背后,是他持之以恒,不断钻研的毅力。
记得前辈的一席话,让他受益匪浅:“再难的焊接技术,只要认真观察焊接的每一个熔池,就能得到美观的焊缝,就像补衣服一样,每一针的宽度,决定了补的衣服是否牢固、漂亮。”前辈的经验,促使他立志交出“牢固、漂亮”的焊接活儿。王福强深知干电焊工是一项吃苦的工作,其实除了吃苦,他还爱琢磨总结。一次乙烯厂一台设备内部拱板组件长期使用导致腐蚀脱落,设备内部空间狭小,作业空间有限,需要焊接的部位看不见。如果这个部位焊不好,不能按时交工,会影响聚丙烯装置的顺利开车,一天的经济损失几十万元。于是,他找了一面镜子,直对焊接部位,调整好入射角度和镜子的反射角度,通过镜子里呈现的焊接部位一点点如同缝衣服似地焊接。一次不行,用手动砂轮机磨掉焊疤,接着再焊。反反复复地折腾几次之后,终于完成了这个被焊工行业称为“障碍焊”的硬骨头。为生产装置抢修后的投产,解了燃眉之急。
在多年的工作中,王福强从生产检修实践中定位自己努力的目标,破解难题,积极学习并熟练运用焊接技术,解决检修过程中的难题。2009年,经常遇到铸铁壳体的补焊工作,面对铸铁件焊接任务日益增多的现象,他将焊接工房当作自己另一个家,自学苦练铸铁件焊接技术,为生产提供优质服务。一次,橡胶厂水汽车间氨气压缩机发生故障,端盖多处开裂,由于该设备已使用20多年,无法采购到备件,只有修复之后才能使用。他根据平常积累的焊接经验,选用合适的焊接材料,采取钻眼打止裂孔、焊前预热、焊后保温缓冷的措施,一次焊接成功,确保装置及时开车生产。
在日常焊接工作中,除了常见的材料之外,还会遇到铝合金、钛合金、铜合金等有色金属的焊接。针对这些材料的焊接,他通过查资料做笔记,一边观察,一边请教,一边摸索,在焊工房多练习多思考。掌握了有色金属的焊接技能后,在化肥厂硝酸车间铝管焊接、橡胶厂水汽车间钛合金接管焊接过程中有了用武之地,受到公司和业主的一致好评。